万兴乡1.2万余名生态移民搬下龙泉山成“新市民”

2017年06月19日 09:34:20 来源:四川日报
记者 张守帅 编辑:覃贻花

  二

  统筹城乡升级版

  生态移民的成本投入,影响着进度。

  万兴乡党委副书记曾祥旭说,“三充分一持续”是生态移民的目标,即要充分安居,按照住房人均35平方米进行安置;充分就业,动态消除移民“零就业”家庭;充分保障,购买城镇社保养老;同时,要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改变山区农民世代延续的贫困“宿命”。

  按照龙泉驿区统筹委规建处处长蒲成的测算方式,生态移民的人均成本在35万元—45万元。目前龙泉驿区已有3.8万生态移民实现进城,预计今年还将有1.9万人。面对这么庞大的群体数量,钱从哪里来?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提供了办法。龙泉驿区引进信誉好、实力强的多元投资主体,实施土地综合整治工程,整理出来的集体建设用地指标挂钩到城市规划区使用。

  以大兰村为例,生态移民投资4.1亿元,整理出集体建设用地挂钩周转指标362.1亩,置换到城镇规划区产生土地出让收入10.8亿元。

  “级差地租的收益,最大限度地让渡给群众,让生态移民助力富民安民。”蒲成认为,生态移民工程实现了节约集约用地和投入的进退平衡。

  彭怀云对斑竹村的安置点赞不绝口,“去看了不下20次!”那里位于西河镇,成洛大道旁,紧邻地铁4号线二期站点,周围商品房的售价每平方米超过6000元。彭怀云一家5口人,按照政策,他家分得175平方米住房,他选了一个套三(105平方米)、一个套二(75平方米)。这个安置点还靠近神龙汽车成都工厂,有利于就业。

  移民的前提是自愿,至于是否划算,村民有自己的“小九九”。彭怀云已经算清楚了:家里4个人上班,人均月工资超过2500元,一年收入12万元;老父亲每月的养老金超过2000元,一年收入又是2万多元。“跟种地比,比风调雨顺时的收益还高。”

  他还学了个新词:“投资回报率”。原来,安置点修建了临街铺面,村民可以按照人均10平方米的标准入股兴业物业(每平方米1500元),用于统一经营。“每平方米租金保底15元,每人每年分红1800元。”这个数据,也是彭怀云从大兰村“取经”得来的,在入股兴业物业这个问题上,他丝毫没有含糊。

  何明秀说,村民为新的小区取了个名字,叫“馨竹园”,是一个温馨的家园,也寓意是从“新”起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