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年前,火车北站附近5个非机动车停车场经营权以51万元/年的“天价”被拍下,自行车位拍出了“宝马价”。三年合同期将满,“宝马价”停车场是赚了还是亏了?记者日前进行了走访,5个停车场的收费员均表示,去年年底以来,随着共享单车的涌入,停车场生意一落千丈。
据了解,截至今年7月上旬,成都市域范围内共享单车投放总量约为123万辆,其中,主城区投放量为91万辆。共享单车的“火热”给非机动车停车服务带来冲击,记者走访市内10多个点位了解到,“生意秋”已是这些停车场的常态,甚至不少守车人表示,“亏惨了,不想干了!”
“天价”停车场 再亏下去会放弃承包
上午10时左右,火车北站成都大酒店非机动车停车点,场内约停有四五十辆电瓶车,几乎没有自行车。“很难收钱,上班的都骑共享单车了,谁还来停车? 去年生意都还很好,这三排以前都是排满的,车都挤着停,现在中间这一排都是空的。”负责收费的沈阿姨告诉记者,以前一天能收四五百块停车费,最差也有三百多,现在一天最多一两百。“现在我都不用挪车,到处都有停车的位置。以前早上六点就有人停车,一直忙着收钱,中午才有空。”
记者发现停车场的收费表上写着“自行车2元/次,电动三轮车3元/次……”而沈阿姨却告诉记者这里不管大车小车都只收1元/次。
而附近的另外3个非机动车停车场——万通商城、东泰商城和图书市场,情况也不佳。万通商城门口收费的吴阿姨向记者抱怨,“以前一天能停一百多辆车,现在能停70辆都困难。本来是2元/次,下午五点半后就3元/次,共享单车出来后,停车的人少了,现在还在这里停车的大多是包月的老客户,算下来只要1元/次,亏本了。”图书市场点位的收费员黄阿姨抱怨说,这里基本没人停车了,“最少的时候每天只收到二十几块钱”。
在记者探访的几个点位里面,随处可见共享单车停放在附近。据知情人士透露,2014年,一位私人老板以51万/年的价格签了3年合同,拍下5个非机动车停车场的经营权,“前两年还能维持经营,今年3月以来,受共享单车影响开始出现亏损,亏得最多的时候每月甚至上万,亏惨了。”该人士介绍,除了共享单车,近年来火车站附近人流量有所减少、停车量不如从前也是一个原因。该人士透露,如果今年不能以较低的价格拍下经营权,很可能不再继续承包。
地铁、商圈等地 非机动车停车位大多生意“秋”
不止是火车北站附近的非机动车停车点位,地铁、商圈附近的非机动车停车位也同样存在停车量减少、经营困难的情况。记者来到位于总府路王府井百货天桥附近的一个点位,“已经没啥人过来停车了,没啥收入,不想守了。”守车的刘大爷告诉记者,现在共享单车想停哪里就停哪里,又不用交停车费,许多人都选择骑共享单车。曾有市民骑着共享单车想停进来,就会被“邀”走。
记者又探访了4个地铁站附近的非机动车停车场,其中,位于犀浦和百草路地铁站的两家非机动车停车场由同一所公司承包。据收费员介绍,每天的收费下降了30%左右,尤其是停自行车的少了很多,记者看到停车场内大多为电瓶车,自行车约有十几辆。而就在距停车场不到100米处,百草路地铁站情况较差,已几乎变成了机动车停车场。收费员表示现在一般每天只停几辆电瓶车,只能收到二三十块,光靠非机动车经营实在困难,公司向有关部门申请后让一些机动车也停了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