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公园里的野蘑菇不要随便采摘食用 当心中毒

2017年09月08日 05:20:55 来源:成都商报
记者:王拓 编辑:王晓勇

  现场踩点

  游客称“雨后有人来采”

  9月7日下午,成都商报记者来到这个公园。在湖边的绿地里,记者寻找了1分钟不到,便发现了5朵蘑菇。虽然最近一天没有下雨,但它们依然在草丛深处继续生长。成都商报记者发现,公园内大部分的蘑菇是一种伞形的白色蘑菇。一位游玩的中年妇女告诉记者:“今天没有下雨,上午公园又刚除了草,蘑菇也被除走了,否则可以看到更多的蘑菇。”

  “下了雨更多,我的确看到过一些大妈大娘过来采,前天就看到两三个。”一名游玩的大爷告诉成都商报记者,公园内有的蘑菇肯定有毒,但是这些大妈不知道。大爷说,他曾经在贵州山区生活过很长时间,吃过不少野蘑菇,也认得哪些蘑菇有毒,而他自己从来不会在公园内采蘑菇。公园内的一位清洁工也告诉记者,他前天曾经看见一个婆婆提着口袋采蘑菇,采了整整一袋才离开。“这种事情我们又不好干涉。”他说,如果以后看到有人采蘑菇,他得上前提醒一下。成都商报记者 王拓

  专家: 建议不要食用 任何野生蘑菇

  成都商报记者将在该公园拍摄的野蘑菇照片,发送给西南交通大学生物工程学院罗红霞老师。根据图片分析,罗红霞认为这种蘑菇疑似白毒鹅膏菌,它们在夏秋季节生长,毒素为毒肽和毒伞肽,中毒后主要会损害肝功能,死亡率很高。 罗红霞介绍,常见的毒蘑菇种类有白毒鹅膏菌、白黄粘盖牛肝菌、臭黄菇等十多种,但蘑菇整体的种类很多,所以暂时没有具体方法来识别所有的毒蘑菇,她建议市民不要食用任何野生的蘑菇,以防中毒。“通常人们认为颜色鲜艳的野蘑菇才有毒,其实这不一定,许多颜色单一的、灰灰的野蘑菇也可能有毒。”她说。 罗林娜也介绍,如果市民遇到蘑菇中毒,应该立即喝水和催吐,加快人体代谢,并及时就医。

  误区

  通常人们认为颜色鲜艳的野蘑菇才有毒,其实这不一定,许多颜色单一的、灰灰的野蘑菇也可能有毒。

  如何辨别

  一看生长地带。可食用的无毒蘑菇多生长在松树、栎树上,有毒蘑菇往往生长在阴暗、潮湿的地带。

  二看形状。无毒蘑菇的菌盖较平,伞面平滑,菌面上无轮,下部无菌托,有毒的菌盖中央呈凸状,形状怪异,菌面厚实板硬,菌秆上有菌轮,菌托秆细长或粗长,易折断。

  三看分泌物。将采摘的新鲜野蘑菇撕断菌秆,无毒的分泌物清亮如水(个别为白色),菌面撕断不变色;有毒的分泌物稠浓,呈赤褐色,撕断后在空气中易变色。

  四闻气味。无毒蘑菇有特殊香味,有毒蘑菇有怪异味,如辛辣、酸涩、恶腥等味。

  五是测试。在采摘野蘑菇时,可用葱在蘑菇盖上擦一下,如果葱变成青褐色,证明有毒,反之不变色则无毒。

  六是煮试。在煮野蘑菇时,放几根灯芯草、些许大蒜或大米同煮,蘑菇煮熟,灯芯草变成青绿色或紫绿色则有毒,变黄者无毒;大蒜或大米变色有毒,没变色仍保持本色则无毒。

  中毒咋办

  1、立即呼叫救护车赶往现场。

  2、在等待救护车期间,为防止反复呕吐发生的脱水,最好让患者饮用加入少量的食盐和食用糖的“糖盐水”,补充体液的丢失,防止休克的发生。

  3、对于已发生昏迷的患者不要强行向其口内灌水,防止窒息。

  4、为患者加盖毛毯保温。

  5、急救时最重要的是让中毒者大量饮用温开水或稀盐水,然后把手指伸进咽部催吐,以减少毒素的吸收。

  原标题:当心中毒 公园的蘑菇不要随便采

首页 上一页 [1]  [2] 
特色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