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9月28日讯(邹涛 摄影报道)文字无言,掷地有声。琴弦低颂,不屈人生。9月28日下午14:30,由四川省作家协会、四川省残疾人联合会、四川经济日报联合主办的杨嘉利《彼岸花》诗集分享会在成都言几又·IFS店温馨开场。
省作协副主席、著名作家骆平,四川日报报业集团总编辑助理、四川农村日报总编辑姜明,四川经济日报社社长、总编辑李银昭,四川省残疾人联合会理事孟晓星等领导出席分享会。此外,还有来自文学界、各大媒体、成都高校的嘉宾及文学爱好者130余人参与了此次分享会。

活动现场
这是一场属于四川经济日报社记者、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杨嘉利的个人专场活动。此次活动,旨在通过对其最新诗集《彼岸花》的分享,让更多人从字里行间、从当面交流里,认识这位了不起的创作者,了解他47年艰难跋涉的人生和自强不息的精神,关注他的生命、生活与梦想,传递社会正能量。

观众阅读《彼岸花》诗集
读书分享会不计其数,如此牵动人心的,却为数不多。上世纪70年代出生的杨嘉利,半岁时因高烧严重损伤小脑神经,落下终生残疾。但在其后47年的人生里,他克服一切困难,坚持文学创作,书写了一个感人的励志故事。
写诗不难,写字难。在靠纸笔写作的年代,双手不灵活的杨嘉利写字极其吃力,别人用几秒钟写一个字,他却要花上好几分钟。后来,有了电脑,但敲击键盘对他来说依然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智能手机时代,他学会了用手机里的输入法创作。《彼岸花》便是他用手机作为工具创作的第一部作品。

诗集《彼岸花》
本次分享的诗集《彼岸花》,共收录短诗330首,分为“梦的花语”、“爱的独步”、“生的低吟”和“彼岸之花”四辑。第一辑“梦的花语”是一些写给儿童和少年的碎语;第二辑“爱的独步”是他在情感上的体验,更是对远去的青春时光的一次追忆;第三辑“生的低吟”是他在前半生岁月里对命运以及对所生活的这个世界的一些领悟;第四辑“彼岸花” 是他行走于病痛人生中对于这个生命的终极意义,也就是“死亡”和“灵魂”的思考。在杨嘉利看来,诗集中的每首诗,都是他心灵上的一次绽放。
14:30,活动准时开始。全场观看了由《四川经济日报》新媒体中心制作、时长4分钟的杨嘉利个人介绍视频。随后,四川日报报业集团总编辑助理、四川农村日报总编辑姜明,四川省作协名誉副主席、著名诗人、评论家、鲁迅文学奖评委曹纪祖,《星星》诗刊原编辑部主任、原四川省作协创研室原主任孙建军,资深媒体人、著名作家田海燕四位特邀嘉宾分别对诗集的四个部分进行了分享和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