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棚改中提升城市功能
2017年,攀枝花超额完成棚改目标任务,全市棚改新开工年度目标任务21072套,实际开工22561套,完成率107.1%;货币化安置目标任务20022套,实际完成21541套,完成率107.6%,惠及群众7万余人。未来两年,攀枝花还计划改造棚户区5万户,投入资金200亿元。
规划引领棚改
攀枝花农村人口比重低,房地产库存量大,在由工矿城市向“中国阳光花城、中国康养胜地”转型过程中,落后的城市面貌与未来发展目标严重不符。按照2016-2020年棚户区改造专项规划,攀枝花市还需要改造危旧棚户区约5万户。
2017年,攀枝花棚改转变思路,按照“疏解老城、发展新城、消化库存”方式,棚改以货币化安置为主,实物还建和改扩翻建为辅,中心城区不再新建棚改安置房,鼓励棚改居民购买商品房以消化库存。
为了解决棚改货币化安置资金报账制导致资金到位滞后,房地产开发企业不愿与棚改居民签订正式商品房买卖合同难题,2017年9月,攀枝花创新推出房票新政,以房票作为棚改房屋征收安置补偿的资金凭证,由征收人将安置补偿款以房票形式出具给棚改居民,棚改居民凭房票向房地产开发企业购买商品住房。
“房票不仅可以让棚改货币化安置居民快速买房,开发商放心卖房,政府贷款资金可以及时使用,可以说是一举多得。”攀枝花市住房保障工作办公室负责人表示。攀枝花房票新政明确,房票发放到棚改居民手中后,一年之内可直接抵扣房款,面值不仅包括被征收房屋评估价值,还包括棚改居民签订的《房屋征收补偿安置协议》中载明的补助、奖励、房屋装饰装修及附属物补偿等费用。
高效管理地块
由于历史原因,攀枝花市江北片区是攀钢、十九冶等企业生产集中区,厂房无法搬迁,工厂居住混杂、各项功能不配套、环境脏乱差现象突出。
在棚改过程中,攀枝花结合棚改政策促进城市有机更新,将江北片区厂区内的住户通过货币化安置搬迁到江南片区,将江南片区的企业通过政策扶持引入江北片区,实现城市规划功能分区调整。
为了将改造与保护相结合,2017年,攀枝花市文物局对当年全市所有棚改房屋进行全面普查,对具有保留价值的“三线建设”红砖房等通过专家论证并报市政府决策,予以保留,后期将通过保护性开发,打造“三线建设”文化创意产业。
对棚改腾空地块,攀枝花开展棚改腾空区规划和城市设计,明确各棚改腾空地块的使用功能,实现对城市空间更科学合理的布局和对城市功能的改造提升,依据规划、棚改需求计划和区域进行有序供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