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的新主攻
眼下,虽是数九寒冬,但在作为“首批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绵阳高新区内,京东方的建设现场却是塔吊林立热度不减。
在从无到有中,一座在绵阳市面积最大的单体工业建筑正拔地而起。作为迄今“四川史上最大的单体工业项目”与目前“全国光电显示产业单笔最大投资项目”,这一重大产业项目总投资达465亿元,将建成全球目前最为先进的光电显示生产线,打造最具全球竞争力的AMOLED产业基地。
稳增长的核心在于稳投资稳产业,稳产业的主攻在于抓实业抓工业。“工业是支撑经济行稳致远的主导力量。据一知名经济学家的最新观点,在制造业投资1元钱,可以创造出1.48倍的产值,是所有行业中最高的”。在全市工业发展大会上,绵阳市的领导分享与强调这一观点。由此,在“优存量”与“扩增量”中,绵阳鲜明地提出“抓发展必须抓产业、抓产业必须抓项目、抓项目必须抓招商”,特别强调要将引进具有引领性和带动性的重特大产业项目作为招商引资的首要目标。
集聚资源、集成政策、集中力量抓重大项目攻坚、重大项目引进。继2016年10月28日成功引进总投资达465亿元的京东方之后,2017年5月18日,绵阳再次成功引进总投资达453亿元的“全球领先的薄膜太阳能发电项目”——汉能移动能源产业园。全市招商引资总量在全省排名从2014年的第九位、2015年的第七位,持续上扬至2016年与2017年的第二位。而仅在过去的一年,绵阳就到位国内省外资金686.58亿元,引进10亿元以上的重大产业项目40个,成就了“招大引强”的“绵阳现象”。
就在这聚精会神谋产业、满怀执著兴工业的埋头实干中,绵阳向着“再造一个工业绵阳”与“建设西部先进制造强市”的目标铿锵迈进。近三年来,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在全省的排位持续提升。特别是在去年连续提升两位,创绵阳近五年来最好位次。
这当中,围绕建设“四川第二大汽车产业基地、四川省新能源汽车产业集聚区与西南地区重要的智能汽车产业基地”目标,德国宝马集团携手绵阳新晨动力合作生产的宝马N20发动机与宝马王子发动机等全球领先的发动机项目相继在绵阳投产,开创百年宝马首次授权体系外企业生产作为“汽车心脏”的发动机。在继去年6月21日,总投资30亿元、具有年产250000辆整车生产能力的华晨集团南方基地汽车整车项目落户绵阳后,去年11月27日,东旭集团总投资30亿元,年产10000辆新能源客车和30000辆新能源物流专用车的生产基地再次落户绵阳汽车产业园。坚持“龙头企业引领、重大项目支撑、集群化发展、园区化布局”的理念,绵阳计划到2020年,汽车产能达到45万辆以上,销售收入由2017年的231.5亿元提升到500亿元,将绵阳汽车产业打造成为继千亿电子信息产业后的又一支柱性与引领性产业。
新常态下的新本领
项目管理有台账、项目服务有专员、项目绿卡有通道、项目咨询有平台、项目审批有提速、项目会商有机制……
在牢固树立“一切以企业为中心”的产业发展理念中,去年9月,绵阳在全省率先推出了数易其稿的重点项目与重点企业“服务绿卡”制度,不到3个月的时间就实实在在地惠及绵阳43个重点项目。以此为探索,绵阳方面意欲构建一套“全方位、全链条”的项目建设和各类企业服务体系与服务模式,从整体上推进绵阳政务服务水平的流程变革与效率提升。
“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 进入2018年,国务院首次常务会议的首个议题,即为聚焦优化营商环境。也就在去年,在短短一周内,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就三次强调要优化营商环境,并寄语各地各部门要树立“抢跑意识”,既不忘“抓项目”的老本领,更要学习“造环境”的新本领。从顶层着手,向关键发力。近年来,绵阳相继出台了“绵阳市建设服务型政府行动方案”以及涵盖各市场主体培育壮大的“涌泉计划”“领航计划”与“梧桐计划”等系列极富“针对性”与“含金量”的新政新举。在探索金融服务重点项目与实体经济上,创造了诸多在全省乃至全国领先的绵阳经验。
“透过各地抓项目的理念与实效,可以看出各地在抓发展上的谋划力与执行力”。近三年来,绵阳连年以召开现场会的形式,对各县市区、园区一年来抓项目投资的成果进行集体检验,让大家现场看、现场比、现场学,营造上下同欲“大抓项目”与“抓大项目”浓厚氛围。
绵阳高新区通过建立完善重点项目领导联系“直通车”“项目专员”代办审批手续和审批服务“跑一趟”等制度,塑造了“高新服务”品牌;绵阳涪城区通过出台“六大保障机制”,仅用2个月时间就完成一投资400余亿元的重大项目的征地拆迁与土地平整等相关工作,创造了“涪城速度”品牌;绵阳安州区通过“清闲促建”,盘活土地资源2000余亩、闲置厂房46万平方米,引进项目80个,新增投资76亿元;绵阳江油市通过组建规模达94亿元的四大投资引导基金,有效地化解了项目推进与产业发展中的资金瓶颈……
在强攻产业投资的同时,绵阳还围绕幸福美丽绵阳建设,聚焦民生短板,聚力基础设施提升,启动实施了城建、交通和科技城集中发展区“三大攻坚行动”。特别是结合国务院批复的《绵阳科技城“十三五”发展规划》,绵阳加力加劲提档提速科技城集中发展区建设,仅在过去一年就实施基础设施项目52个,累计完成投资102.12亿元,占年度目标任务的100.39%,全力打造“生态至美、科技至伟”的城市新区和国际化、现代化的城市新中心。
历史映照过去的现实,现实抒写未来的历史。如今,站在2000亿元这一全新的起点,步入发展新时代的绵阳在坚持“稳”与“进”的辩证统一中,又开始了向“建设西部经济强市”这一激越目标奋进!(来源四川经济日报记者 任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