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首次发布《达州法院禁毒工作白皮书》 毒品犯罪呈八大主要特点

2018年06月25日 14:37:24 来源:四川新闻网
记者 余开洋 编辑:蔡晓慧

  四川新闻网达州6月25日讯(记者 余开洋)在“6.26国际禁毒日”来临之际,今日上午达州市中级人民法院首次发布了《达州法院禁毒工作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通报了达州法院2015-2017年禁毒工作情况。

  毒品犯罪呈八大主要特点

  根据《白皮书》显示,当前达州市毒品犯罪主要呈现出案件数量高位运行、区域分布差异明显、涉毒种类较为集中、累犯再犯比例较高、犯罪类型相对集中、犯罪方式零散化、犯罪手段隐蔽化、以贩养吸者较多等八大主要特点。

  据悉,2015-2017年,达州全市法院受理毒品犯罪案件共计1074件,审结1056件,占审结刑事犯罪案件总数的22.05%,毒品犯罪案件居刑事案件第二位(仅次于盗窃罪)。2015-2017年,全市法院审结毒品犯罪案件数按地区从多到少排名分别为:通川区261件,大竹217件,达川区207件,渠县179件,开江86件,宣汉68件,万源38件。

  从毒品犯罪人数占当地人口比例看,通川区、大竹、达川区占比较大。合成毒品甲基苯丙胺(包括“冰毒”和片剂)居于主导地位,占全部毒品犯罪案件数的80.49%,海洛因占18.94 %,氯胺酮(俗称“K粉”)占0.94%。大麻、摇头丸等新类型毒品犯罪也时有发生。从曾被判处刑罚来看,相当一部分被告人有犯罪前科,刑满释放后再次实施毒品犯罪,构成毒品再犯、累犯的共计271人,占毒品犯罪人数的20.84%,远高于其他普通刑事案件。

  贩卖、运输毒品罪仍呈高发态势,占全部毒品犯罪案件的76.51%;容留他人吸毒犯罪案件比重从2015年的17.38%上升到2017年的25.36%,呈大幅增长趋势,超过吸毒人员的增长速度。“小包”毒品便于携带和迅速交易,毒品犯罪分子多采用“少量、多次、流动”的零星交易方式,小份零售,以包论价。在审理的毒品犯罪案件中,10g以下零包贩售案件数751件,占全部毒品犯罪案件的71.12%。

  毒品犯罪交易地点多为出租屋、网吧、小巷以及洗浴中心、宾馆酒店、KTV等,毒品交易隐蔽。同时,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隐瞒真实身份,利用互联网平台散布涉毒信息、借助电子商务平台跨地域毒品交易,形成毒品犯罪的一个新特点。全市法院审理通过互联网、物流寄递进行毒品交易案件共12件,已形成逐年增加趋势。

  依法严惩毒品犯罪 判处毒品犯罪分子1300人

  根据达州毒品犯罪呈现的八大主要特点,达州法院在重点打击源头性犯罪、加大财产刑制裁力度、严惩涉毒次生犯罪、严格掌握缓减假适用等方面下足了功夫,依法严惩各类毒品犯罪,护航平安达州建设。

  根据《白皮书》显示,在重点打击源头性犯罪方面,依法严惩制造毒品和大宗贩卖毒品等源头性犯罪,对于毒枭、职业毒犯、累犯、毒品再犯等主观恶性大、人身危险性大的毒品犯罪分子,该判处重刑的坚决依法判处重刑,符合判处死刑条件的,坚决依法判处死刑。2015-2017年,全市法院判处毒品犯罪分子1300人,其中判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直至死刑(含死缓)的犯罪分子共计328人,重刑率25.23%,高于全省近六个百分点。

  在加大财产刑制裁力度方面,除对被告人违法所得依法予以追缴外,对判处无期徒刑以上的犯罪分子,一律依法没收个人全部财产;对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上限幅度严格依法判处罚金刑或者没收财产刑。同时,采取有力措施,加大财产刑执行力度,加强与公安机关、检察机关的协作。绝不让犯罪分子及其家族在经济上占便宜,摧毁再犯罪的经济基础。

  在严惩涉毒次生犯罪方面,吸毒人员为获得购毒资金而实施的抢劫、抢夺、盗窃等侵财型犯罪,因吸毒后行为失控而发生杀人、伤害、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交通肇事等次生犯罪,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和谐稳定。全市法院依法严惩涉毒次生犯罪,对于犯罪手段残忍、后果特别严重、社会危害性大的严重犯罪,依法从重处罚。

  同时,严格掌握缓减假适用。严格规范和限制对毒品犯罪的缓刑适用,对于毒品再犯一律不适用缓刑。2015-2017年,中级法院审理了毒品犯罪减刑案件657件,坚持从严把握减刑条件,对于具有毒枭、职业毒犯、累犯、毒品再犯等情节的毒品罪犯,一律适当延长减刑起始时间、间隔时间,严格控制减刑幅度,延长其实际执行刑期;对于刑法未禁止假释的前述毒品罪犯,严格掌握假释条件。

  严把事实关、证据关等方面 确保每一起案件都经得起检验

  为推进执法规范建设,提升审判工作能力。达州市各级人民法院,树牢依法裁判理念,以刑事庭审实质化改革为核心,以强化证人、鉴定人、侦查人员出庭作证和律师辩护为重点,注重庭前会议与庭审的有序衔接,通过法庭审判的程序公正实现案件裁判的实体公正,严把事实关、证据关、程序关和法律适用关,确保每一起案件都经得起法律、历史和人民的检验。

  同时,深入开展调查研究,通过实务研讨、刑事专业法官会议、审判委员会等形式,及时解决审判实践中遇到的疑点难点问题。中级法院于2016年初制定《办理毒品犯罪案件具体适用法律的意见》,并成立毒品犯罪审判工作指导小组,以集中通报、分析发改原因,编发典型案例等,严格执行量刑规范化的原则、方法,规范、统一裁判标准,加强对毒品犯罪案件审判的政策指导和业务指导。建立健全业务学习、培训机制,多次派出20余人次刑事法官参加最高人民法院、国家法官学院和省法院举办的毒品犯罪审判实务专项培训,组织交流研讨会,不断提高毒品犯罪审判队伍专业化水平。

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特色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