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情支教 管乐队点燃藏区孩子音乐梦想
“两年的援藏支教,将是我人生中最为精彩的一段。”2016年9月8日,成都市武侯区援藏队出发的日子,也是龙江路小学援藏老师王璐37岁的生日。
十几年前,王璐所在学校的一位老师做了一场报告。听了他的故事,王璐就下定决心,有机会一定要去藏区,贡献自己的力量。
援藏的日子里,王璐主要在甘孜州白玉县一所小学担任音乐老师。“当地人骨子里就流淌着音符,很多孩子天生就会唱歌,但在音乐知识、音乐素养的培养上几乎为零。”王璐支教的学校没有专职音乐教师,音乐课是其他老师代上,而且最多就是带着学生唱唱歌,于是“我就想发挥自己所长,为他们建一支管乐队。”
王璐在所教班级积极推行“器乐进课堂”,成立了小竖笛乐队。援藏的两年时间里,他利用上午大课间、中午休息、下午放学后的时间对学生进行训练,每天超时工作达3个小时。
“成立之初,学校都没有什么乐器,更难的是学生们完全没有音乐基础知识,学起来很吃力。”功夫不负有心人,学校的支持加上学生们的坚持,在2016年11月的校庆活动开幕式上,王璐带着竖笛乐队的同学们完美呈现了《欢乐颂》和《雪绒花》。
作为援藏教育精准扶贫的一员,王璐除了结对帮扶贫困学生外,还通过联系身边的朋友,为学校的管乐队援助了近万元的器材,包括50个板式谱架、40个校音器等。
如今,王璐两年的援藏支教工作即将结束。“乐队的孩子知道我要走,哭成了一团。”讲起离别,王璐的声音有些哽咽,他舍不得孩子们,“我很担忧乐队未来的学习,担心离开后,孩子们就荒废了。我希望能通过远程教学,继续为他们的音乐梦想助力。”
今年5月14日,稻城县然央藏寨的第一家民宿阿扎小院开张营业。
“是援藏队给了我信心。”在泸州援藏队的帮助下,村长阿友布嘎获得了投资,并顺利完成了民宿装修。
获得投资那晚,援藏队在阿扎小院庆祝。当晚9点,邹冰的电话响起,妻子刚想和他诉说工作的苦恼,就被打断了。“阿扎的院子,签下来了。”说完这句话,邹冰的眼泪便涌了出来。这是经过长久艰辛后终获成果的人再正常不过的反应。
像邹冰一般,将汗水、泪水留在四川藏区的援藏干部有很多。自2010年以来,四川省委组织部持续开展“千名干部援藏行动”,每两年会选派一批干部人才赴藏区开展援助服务,截至目前,已选派四批4500余人深入藏区开展对口帮扶工作。
如今,援藏队员们为期两年的援藏工作即将结束,初秋的稻城也已迎来今年的旅游高峰。趁着暑假,游丽萍的丈夫带着女儿来到高原看望忙碌的她。在回县城的路上,他们遇见了彩虹。游丽萍将车停下,她终于能够好好欣赏一下这美丽的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