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2019年小升初工作安排出炉 你关心的问题都在这里解答了

2019年03月22日 17:44:48 来源:四川新闻网
记者 陈淋 编辑:邱令璐

 

  8.随迁子女小升初具体办法是什么?

  随迁子女小升初按照《成都市教育局关于做好2019年居住证持有人及本市户籍跨行政区域居住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工作的通知》(成教函〔2018〕117号)相关规定办理。

  已在成都市小学就读的随迁子女,按规定向居住证(地)区(市)县教育行政部门指定的登记点提交申请,登记点审核通过后,将《成都市流动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通知书》交回原就读小学。

  (1)申请在成都天府新区、成都高新区、锦江区、青羊区、金牛区、武侯区、成华区就读的随迁子女,居住地未变更的,随就读小学划片范围内学生升学;居住地跨区(市)县变更的,由居住证(地)教育行政部门统筹安排就学(居住地在上述区域内跨区(市)县变更的,还可报上述区域的艺体特长生)。

  (2)申请在成都其他区(市)县就读的随迁子女小升初可参照以上办法执行。

  未在成都市小学就读的随迁子女,按规定向居住证(地)区(市)县教育行政部门指定的登记点提交申请,登记点审核通过后,由居住证(地)区(市)县教育行政部门统筹安排就学。

  9.关于被公、民办学校同时录取的学生如何确定学位?

  所有学校小升初学位确定后,被民办学校和公办学校同时录取的学生应于7月15-16日登录小升初网络应用服务平台完成学位的最终确定,作为办理入学手续和注册学籍的依据。7月18-21日,学生根据学校安排到校办理报到手续。

  温馨提示:未确定学位的学生默认为选择公办学位。

  10.高新东区小升初采取什么样的办法?

  2019年起,高新东区小升初纳入中心城区统一安排,具有高新东区户籍的学生及在高新东区就读的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可参加中心城区各批次学位确定。在过渡期间,高新东区就读的简阳市户籍学生(2018年12月31日截止在籍的四、五、六年级学生)登记在高新东区升学的,享受高新东区户籍学生同等待遇。高新东区小升初由高新区基层治理和社会事业局按相关文件要求制定具体的操作办法,并负责组织实施。

  11.规范招生入学的要求是什么?

  推进免试就近入学,严禁提前招生、严格执行计划、严格学制管理、规范收费行为、实行均衡分班,各区(市)县教育行政部门切实落实主体责任,加强对小升初工作的领导和管理,严肃查处违规违纪行为。

  12. 如何保障随机派位公平、公正?

  成都市小升初随机派位使用的软件程序由专业人士开发,经计算机软件专家、数据库专家审查程序结构和源代码,并与学生家长代表、校长代表、教育行政部门代表等进行多方论证(并采用模拟数据实验论证),于2011年总体设计完成。程序依据随机原理,主要采用随机函数进行运算,即:由计算机语言提供的系统随机函产生随机数,通过必要、合理运算,将学生和学位按随机原则排序后,再随机抽取产生学位和学生对应关系。从管理上设置了严密的流程和监督机制,在使用上制定了规范的操作流程。多年实践证明,该软件功能设计、运行结果符合随机派位原理,管理规范有效,结果公平、公正、科学。

  为保证派位过程公开透明,整个派位过程均由成都市人大、政协、纪检监察、教育督导代表,市教育局有关领导和部门负责人,有关计算机专家,校长代表、家长代表以及新闻媒体代表等共同见证,并安排专业人员对派位现场进行全程录音录像。派位使用的电脑由计算机专家现场检查,派位使用的软件光盘派位当天随机抽取,经现场查验方能启用,派位程序装入计算机后软件光盘赓即密封,并按规定进行管理。

  温馨提示:随机派位是一个公平、公正、公开随机确定学位的过程。个别不法分子利用派位的随机性和家长的迫切心理宣称可以找关系、走后门等方式帮助学生取得某个学校的派位学位,借机骗取钱财。如遇有人宣称可以暗箱操作,家长可依法举报或报案。

  13、小升初政策的咨询、宣传渠道有哪些?

  2019年小升初政策将通过官方网站、媒体、家长会等方式告知学生及家长。区(市)县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将通过在教育局门户网站、校园网、校门外发布公告等多种形式,将每所初中学校的办学条件、划片范围、招生计划、办理程序、入学结果以及工作咨询方式、监督举报平台、信访接待地址等相关政策和重要信息向社会公布。学生和家长也可通过网络、电话等途径了解咨询。

  2019年成都市小升初相关工作将继续通过网络应用服务平台开展,区(市)县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加强学生及家长在网上办理相关业务的宣传、培训和指导,切实做好服务工作。对户籍与就读小学不在同一区(市)县的小学毕业生,就读小学所在区(市)县教育行政部门应向家长和学生做好政策宣传、解释工作,并负责督促本行政区域内此类学生在规定时间内提交相关材料、办理信息采集手续。对未告知或未严格执行的,由学生就读小学所在区(市)县教育行政部门承担相应的责任。

  (图片来自成都市教育局)

首页 上一页 [1]  [2] 
    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精彩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