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肩负时代重托 建设创新高地

2019年09月05日 22:06:51 来源:四川经济网
记者 任毅 编辑:许成嵩

坚定以习近平总书记对绵阳科技城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导,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中国科技城加快发展——

绵阳:肩负时代重托 建设创新高地

  四川经济日报记者 任毅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座城市有一座城市的担当。

  2018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川视察时,专门对绵阳科技城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在殷殷重托中,习近平总书记对绵阳这座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建设的国家科技城,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肩负的重要使命提出明确要求与寄予殷切厚望!

  时代催人奋进,使命激荡人心。一年多来,绵阳坚定以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导,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心支持下,在全力擦亮叫响中国(绵阳)科技城这一金字招牌以及奋力推进中国(绵阳)科技城加快发展这一时代重托上,勇担使命,奋然前行。

  A 锻造第一支撑 >>>

  ● 紧扣高质量发展要求,把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作为推进中国(绵阳)科技城加快发展的必然选择,奋力将科技城建设成为西部先进制造业的领军之城。

  “努力把绵阳科技城打造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试验田与西部地区发展的增长极。”这是国家对中国(绵阳)科技城“十三五”发展的期许。

  承使命而前行。在深度研判的基础上,绵阳市委七届五次全会将“着力推进中国(绵阳)科技城建设实现新突破”,作为新时代推进绵阳发展的“五个主攻方向”之首。绵阳市委书记刘超就此认为,这当中“首要是抓创新载体培育、基础是抓创新生态营造、关键是抓创新活力激发、核心是抓创新产业锻造”,使之充分释放绵阳的科技潜能,培育更多“顶天立地”与“铺天盖地”的创新主体特别是企业主体,壮大既能起支柱作用又有良好成长性的创新产业集群,以高质量的创新型产业来支撑科技城高质量发展,以高水准的创新型企业群体来彰显科技城高质量发展成效。

  以创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和建设“西部先进制造业领军城市”为目标,绵阳聚焦聚力电子信息、汽车、新材料、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和食品饮料等六大重点产业,积极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在此基础上,绵阳出台大企业大集团培育“领航计划”,倾力打造“千亿级企业领航、百亿级企业带动、十亿级企业支撑”的大企业大集团群体。绵阳计划到2025年培育出3000亿元级电子信息、2000亿元级汽车、1000亿元级新材料和节能环保等产业集群,并培育出一批国家制造业领域内的产业尖子和单项冠军。

  此间,绵阳从出台“关于加快建设西部先进制造强市实施意见”、到制定“绵阳市支持先进制造业若干措施”、再到编制“绵阳市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提升七个行动计划”,以精准而给力的政策助力绵阳科技城创新型产业的发展。绵阳在支持政策中明确提出,对通过国家级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新认定的企业,分别给予100万元和50万元的奖励;对主营业务收入首次突破10亿元、50亿元、100亿元、500亿元、1500亿元的企业,分别给予管理团队及其相关人员10万元、30万元、50万元、100万元、500万元的重奖。

  在这系列政策的催生下,去年绵阳15户企业入围全省制造业100强,绵阳长虹作为四川唯一一家跨千亿级的企业位居第一;也就在去年,绵阳17户科技型企业入围全省高成长型中小企业培育名单,入选数量连续两年居全省第一位。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8%,连续15个月保持两位数的高增长;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全年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提升到55.1%和38.2%,继续保持全省领跑优势。

  B 集聚第一推力 >>>

  ● 对接《中国制造2025》,将开放合作作为推进中国(绵阳)科技城第一推动力量,在一种“大抓项目”与“抓大项目”的拼劲、狠劲与韧劲中,推动科技城积极融入全国全球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

  时间的意义是被赋予的——

  今年7月15日,注定将成为绵阳在推进先进制造业发展历程中极具里程碑意义的一天:这一天,全球领先的触控一体化柔性显示生产线——京东方绵阳第6代柔性AMOLED生产线在绵阳科技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顺利量产并交付。

  “只有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真正掌握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据悉,该项目总投资额465亿元,这也是绵阳迄今为止投资额最大的单体工业项目。相关人士告诉记者,该项目的顺利量产并交付,必将加速推动绵阳乃至四川电子信息产业集聚发展、升级换代,大幅提升“绵阳造”的全球竞争力和影响力。

  而其后不到一月,8月8日,作为中国液晶面板行业领军企业的惠科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总投资额将达到240亿元的液晶面板高端制造项目——绵阳惠科第8.6代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件项目,在绵阳科技城临港经济发展区提前23天实现主厂房的封顶。该项目从第一根基桩施工,到当日主厂房封顶,仅用了240多天,创造了多个第一。据称,该项目计划将于2020年3月底投产,达产后预计年可实现产值150亿元、税收10亿元。

  “在提升主导产业中壮大新动能,在延伸创新链条中催生新动能,在整合优势资源中孕育新动能。”在铿锵的步履中,京东方、惠科这两大百亿级高端制造项目的落地,一个主要生产小尺寸的高端柔性显示面板,一个生产大尺寸的高端刚性显示面板,形成“一大一小”“一刚一柔”双轮驱动的互动效益,填补了绵阳千亿级电子信息产业链条上的关键一环,不仅将助力绵阳建设中国西部面板之都,而且将助力绵阳加快建设国家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而深层次地还在于,这些年来,绵阳还在精心布局中相继成功引进了总投资128亿元的诺思微系统基地项目与总投资80.26亿元的拓普西部半导体产业园项目等一大批重量级企业,从“屏”到“芯”,统筹推进、高端切入、双向发力,再加之目前已然形成的千亿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优势,面对当下“未来已来”的5G时代,绵阳意欲走一条“5G+8K”特色产业发展之路,在潜心深耕中打造出一个具有全国影响力的5G产业聚集地。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快速发展,一个地方要集聚创新资源要素,必须用好两个市场、两个手段,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放眼全国全球,着力集聚更多的创新资源要素,特别是要吸引具备现代产业化条件的资源要素。”绵阳市委副书记、市长元方如是表示。

  就此,在谋定而动的推进科技城“一个目标”与“六大工程”中,不沿边不靠海的绵阳把实施“开放合作深化工程”作为其中的一大重要工程。在“干字当头、效字以求”中,从2015年以来,绵阳累计引进5亿元以上的产业项目360余个,相当于平均每5天就引进一个。这当中,落户绵阳的世界500强企业有13家、国内500强企业有31家。这批重点项目全面达产后,预计年将新增产值3000亿元以上,实现“再造一个工业绵阳”目标,为绵阳国家科技城锻造现代产业体系提供有力支撑。

  C 激活第一资源 >>>

  ● 牢树人才引领发展的理念,以人才引领产业、以产业汇聚人才,全力将中国(绵阳)科技城打造成为创新主体的向往之地、创新资源的聚集之地、创新活动的活跃之地。

  创新驱动的本质是人才驱动。

  在绵阳,一个从2013年就开始的会议格外引人关注。

  这就是绵阳一年一度的人才工作会议。会上,绵阳以每年6000万元的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对创新创业项目和创新创业团队进行重奖,以扶持激励这些创新创业的“小伙伴们”在绵阳科技城这方创新创业的热土“梦想花开”。

  受惠于这些政策,绵阳麦思威尔科技公司从一家走出试验室的“小不点”很快成长为行业内的“小巨人”。目前,公司年产2.5万吨的水性纳米及石墨烯高端特种涂料项目的建设正加紧推进,建成后年可实现产值6.5亿元。据统计,近五年来,绵阳通过人才发展专项资金累计资助创新创业领军人才421名、创新创业团队372个,受助企业实现利润52.82亿元、增长34%,上缴税金20.51亿元、增长149%。这当中,有的受助项目还成长为产品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全球第二”的产业尖子,成为我省第一家获得工信部命名的“全国首批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

  从悉心“育苗子”,到多方“找银子”,再到倾情“搭台子”,在推进中国(绵阳)科技城的创新驱动和转型升级中,绵阳切实地把人才作为科技创新的第一资源,以独富科技城特色的“1+9”人才新政搭建起了一个科技型企业从“创意萌发、创业孵化、创新集成、成果转化”等全生命周期的企业发展支撑体系,并启动产业尖子创新团队培育的“卓越计划”、科技领军创业团队培育的“涌泉计划”,对入围的创新创业个人及团队最高可分别给予100万元与2000万元的重奖及其资助。

  这当中,特别是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大多都具有高技术、轻资产的特性,普遍面临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绵阳在创新理念中通过设立7000万元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融资风险池、1亿元的高新技术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基金等,让这些金融活水为科技型企业的茁壮成长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

  “让绵阳科技城成为各类人才梦想成真与人生出彩的地方!”仅去年一年,绵阳就引进各类高校毕业生2.7万人、海外人才188名、硕博士2943名,在西部同类城市位居前列。而借力人才这个第一资源,自“十一五”以来,绵阳累计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61项,居全国地级市第一。同时,近年以来,绵阳科技型中小企业认证总数稳定在10000家以上,位列全省前列!

  以实干践行使命,用奋斗致敬未来。在当下创新驱动发展这一激越飞歌的时代大潮中,肩负着为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探索路径、积累经验、作出示范光荣使命的绵阳国家科技城,正以前所未有的昂扬姿态阔步走在国家科技战略的前端!

特色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