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彦琴,国网成都供电公司变电检修中心党委副书记(主持工作)、副主任
四川新闻网成都12月21日讯(记者 戴璐岭 摄影报道)“回顾参工以来走过的路程,入职时有标杆引领,迷茫时有前辈指点,做出成绩时有组织激励。只有把党的事业扎实干好,才能在更广阔的舞台上实现个人梦想。”这是国网成都供电公司变电检修中心党委副书记、副主任刘彦琴在接受四川新闻网记者采访时说的一句话。她说这句话可以把自己工作11年以来的每一个点点滴滴包含进去。
长期户外作业的风吹日晒,让38岁的刘彦琴皮肤状态有些黯淡,却掩盖不了她的光芒。刘彦琴是四川省第十三届人大代表,四川省劳动模范、四川省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
电力工人在原始森林中进行线路建设(图片由国网成都供电公司提供)
回望11年工作历程,刘彦琴的每一个荣誉来得并不简单。
时间回溯到2009年7月,刚刚从西安交通大学研究生毕业的刘彦琴被分配到成都的一个变电检修工区。刘彦琴笑着告诉记者,“我参加工作去的第一个现场是110kV马家变电站的基建现场,10多个人挤在一个40多平米的高压室调试设备,没有空调、没有洗手间,一天下来里面的衣服湿透了、外面的工作服全是灰。”
“我上班第一天就中暑了。”回想起当时的场景,刘彦琴觉得有点好笑,又很是无奈。她向记者坦言,“当时,我内心迷茫了,难道这就是我寒窗苦读十多年想要的工作吗?”
第一次参加工作,原本想在办公室里做做文职,然而事与愿违。刘彦琴当时就忍不住哭了,委屈地给父亲打了电话。“我爸爸是名退伍军人,也是一名共产党员,他当时就给我说了一句话,你是一名党员,不能打退堂鼓!”
刘彦琴指着师傅写的笔记本说,“我当时内心受到了强烈的震撼。”
更让刘彦琴动容的,是师傅蒋兆荣的笔记本。“那是1968年,师傅画的电子仪器原理图。十多本手写的笔记本,电路图用直尺画、错误的地方用涂改液修改、重点的地方用红笔标注。内容涵盖电力设备原理图、公式推导和常见缺陷分析……我当时内心受到了强烈的震撼,我师傅他只是中专毕业,但他严谨的作风和技术的钻研,让我这个所谓的名校研究生汗颜。我也开始重新审视我的工作。”在得知刘彦琴的迷茫后,师傅蒋兆荣还主动找刘彦琴谈心,“我师傅是个老党员,他对我说,我们这个工作不仅仅是需要有知识的大学生,更需要有奉献精神的年轻党员扎根一线。”
父亲的一句话,师傅的一个笔记本,让刘彦琴决定沉下心,扎根一线,一干就是11年。
师傅蒋兆荣的笔记本
只有向下扎根,才能向阳而生。刘彦琴不再抗拒这份天天跟油污灰尘打交道、手机必须24小时开机、一发现缺陷就得立即去现场的工作。于是,事故抢修有她、夜间冲锋有她、严寒酷暑有她……几年下来,刘彦琴的手指由细嫩变得粗糙。不仅如此,刘彦琴还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带着同事们一起谋创新、搞发明,11年间取得发明成果12项、专利20多项。
今年年初,受疫情影响,刘彦琴刚一上班就接到异常紧急的工作安排---天府机场专线验收。这是民生工程,必须要全力确保机场建设用电。“中心党总支第一时间发动党员,成立青年突击队,我作为电缆验收负责人及时敲定试验方案、细化标准化作业书。从2月2日开始整整6天时间,我们完成了40多公里电缆的验收工作,完成护层耐压试验100多次、仅需要拧开的螺丝就有1872颗,实现了机场专线的零缺陷投运。”
今年年底,天府国际机场即将迎来试飞,得知这个消息的刘彦琴很是激动。看着自己曾经的努力,即将为老百姓们的出行带来巨大的变化,刘彦琴觉得再辛苦也是值得的。
如今,刘彦琴不仅是四川省第十三届人大代表,四川省劳动模范、四川省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四川省思想政治宣讲团成员,也是四川首批天府英才卡A卡获得者之一,还作为四川省电力公司唯一一名电力工人当选中国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会员。
工作之余,刘彦琴投身共青团四川省委的宣讲工作,把自己坚守一线的奋斗故事和思想感悟分享给更多青年党员。值得一提的是,刘彦琴把优秀党员“接力棒”交到了徒弟手中,她的徒弟今年也获得了成都市五一劳动奖章。“听党指挥跟党走。作为一名基层党支部书记,我将带动身边更多基层党员,为党的电力事业奋斗终身。”
“夹马线”项目建设,国网成都供电公司首次在电网建设项目上成立了临时党委(图片由国网成都供电公司提供)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对于即将到来的“十四五”,刘彦琴满怀期待。她告诉记者,“十四五”期间,四川省电力公司将实现数字化、精益化转型。而她所在的变电检修中心也将大量应用人工智能及大数据等技术,实现“智能运检”。“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党员,我将接好这一棒,为实现电网的数字化转型作出积极贡献。”
相关报道:
【跑好我们这一棒】3.0版本的“雨衣妹妹”:影响力越大,责任也就越大
http://scnews.newssc.org/system/20201214/001133996.html?spm=zm5056-001.0.0.1.TN1yYi
【跑好我们这一棒】80后援鄂中医:在传承中创新中医药 造福老百姓
http://scnews.newssc.org/system/20201215/001134310.html
【跑好我们这一棒】地灾科研者:不断攻克难题 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工程建设
http://scnews.newssc.org/system/20201216/001134656.html
【跑好我们这一棒】赴汤蹈火“火焰蓝”:成为消防员是这辈子最正确的选择
http://scnews.newssc.org/system/20201217/001134922.html
【跑好我们这一棒】38岁的“白头”扶贫干部:3年驻村走烂8双鞋 有愧疚但不后悔
http://scnews.newssc.org/system/20201218/001135297.html?spm=zm5056-001.0.0.1.zF2KHP
【跑好我们这一棒】“逆行”的水利人:终于明白为什么一下雨父亲就往外跑
http://scnews.newssc.org/system/20201219/001135470.html?spm=zm5056-001.0.0.1.GY73wN
【跑好我们这一棒】成都特警:永不畏战 坚决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使命任务
http://scnews.newssc.org/system/20201220/001135574.html
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