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博士卖掉4套房回乡创业 在四川丘陵成功种出三七

2017年09月05日 05:13:32 来源:成都商报
记者:杨灵 编辑:王晓勇

  规模发展

  最快还要3~5年才能成规模

  四川农业大学博士生导师、中药材专家田孟良告诉成都商报记者,三七种植具有连作障碍,只有游耕种植,连作的话会产量很低,病虫害严重,三七在云南文山种植规模很大,但随着种植时限的延长,土地就越来越稀缺。他对邓德山的项目也有所了解,“目前四川成规模种植三七的确实只有遂宁大英这边,从生物学上讲,他的三七种植是成功的”。

  邓德山介绍,目前四川三七种植成本在2.5万元每亩,产量在200公斤每亩,其成本比在云南低很多,一是因为四川浅丘陵地带的机械化作业更方便,二是土地成本会低很多,包括租赁价格和土地整理。

  云南人赵家华2013年就跟着邓德山来到了大英,跟他一起从云南过来的,还有他的两个同学,他们目前分别在绵竹和大英的基地担任技术指导,赵家华自己也投资种了20多亩三七。曾经做工程的陈锐,两年前也加入了邓德山的队伍,跟着学习种三七。

  也有资本嗅到了这个项目,一家川内的药材上市公司,2014年开始跟踪关注,“一开始派技术员来看,后来是企业主管,再到企业老总来”,邓德山说,这家企业越来越重视他的项目,正积极洽谈规模化种植的合作。

  目前,阆中、蓬溪、绵竹,也分别有邓德山的基地,加起来总共超过500亩。当地政府主管部门也非常重视,都想把这个项目落地生根,做成规模。大英县甚至已经做好了“三到五年规划”,要把三七做成全县支柱产业,10年内将大英建成中国西部“三七”产业基地。大英县农办主任李小龙告诉成都商报记者,对于邓德山的三七项目,大英县正在积极统筹,做好基础设施建设。

  国锦琳介绍,一旦四川这边产业规模发展起来,必然会对云南三七的产业布局和市场行情带来影响,但短期内这种影响还无法显现出来,“也许三到五年,也许五到十年,四川的三七产业可能成规模。”

  成都商报记者 杨灵 摄影报道

  原标题:中科院博士回乡 四川丘陵成功种出三七

首页 上一页 [1]  [2] 
精彩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