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一个美厨娘
苔藓能拼成“世界社区”
列夫·托尔斯泰说:“有生活就有幸福。”
“颜辉是园丁,我负责泡泡茶、做美食、拍拍照。”1980年出生的周思岑,就像花园里粉嫩的玫瑰,保持着少女心。“这里的200多种玫瑰和200多种铁线莲、香草、石斛等,绝大多数是可食用的,这是一座可以吃的有机花园。”
莫奈的画作能带来灵感,周思岑和朋友用花园里的植物做了《睡莲》和《从玫瑰花园眺望吉维尼的小镇》,“颜料是我们把鲜花或花瓣压成干花,再用干花的碎沫磨成花粉涂上去的。用到了玫瑰花瓣,桃金娘花,旱金莲的嫩叶子,德国洋甘菊,牙买加木薄荷,野生桔梗花,鹅莓,巴西甜菊,乌干达桢桐花,小木槿,最后的样子就像莫奈的画作呈现出来的颜色和样子。”
闲聊之外,周思岑端出了甜品——亲手制作的天然玫瑰酱,与水果等调配成羹汤,甜而不腻,沁心润脾。以花入馔,从花草茶、甜品到各种主食,她希望用食物打通味蕾,畅通心境。
于周思岑而言,以花会友,是空中花园承载的最好记忆,“不分年龄、职业,找到我们的人都是很爱植物的,有人来交换花草,有人来义务帮忙。”吸引力法则认为,思想集中在某一领域时,跟这个领域相关的人、事、物就会被他吸引而来,有一种看不见的能量,周思岑深以为然。夫妻俩修建“植寤”时,竟然有100多人主动跑到这里来帮忙,“有认识的,也有不认识的,他们帮忙做各种各样的杂活。”
后来,周思岑线上组建起一个“义工群”,参与“植寤”修建的100多个人都在里面,他们平日里总是不定期到花园坐坐,还有人带自制零食,以作带走美景的回赠。
这般互通往来的美好,“植寤”中还有更多痕迹。室内的绣球、苔藓、蕨类等来自世界各地,周思岑把它们比作“世界社区”,“有来自电影《茜茜公主》里那个喷泉公园的苔藓,还有电影《音乐之声》里那个古堡来的小植物,还有朋友在不丹的虎穴寺带回来一块儿巴掌大的青苔……这些植物都很珍贵,充满故事。”
4
城市的屋顶
造完整的自然生态圈
刘颜辉和周思岑种植玫瑰的影响力已经越来越大,原本是私家屋顶花园,成了爱花之人的公园。
周思岑希望“植寤”能让更多人学会爱花,就像汪曾祺在《葡萄月令》里那种爱,“花有生命,玫瑰气息最强的时候是清晨和傍晚,晚上她们也会睡觉的,睡觉以后,就会深呼吸,白天太阳出来时,花瓣会张开,把花蕊露出来,傍晚就慢慢收拢,把自己裹起来,好像告诉你,我要休息了,你摸她的时候,感觉紧绷绷的,不像白天很松软,到第二天清晨又醒过来,再打开。”
日本农艺师宫崎曾很认真地跟刘颜辉讲,他可以听见植物讲话,“宫崎说第一次去蒲江的一个猕猴桃园,一进去就‘听’到猕猴桃在讲这儿压着了,那儿不舒服,宫崎马上修剪,让它们舒服点。宫崎的痴迷对我触动很大。”刘颜辉自觉没有与植物对话的境界,但至少凭着直觉,可以跟它们沟通,看它们的光泽,就知道水和肥料的含量是不是合适。
刘颜辉有一个技术男的“野心”,通过美的东西更好地和外界交流,最终让别人看到美丽背后的科学。“我想要实现的是,能够在任何地方精准模拟某种自然环境,这种自然环境可以让来自欧洲的玫瑰繁茂生长,或者让只在森林存活的石斛在城市里生根开花。有一天,在城市的楼顶、你家的阳台,都能造一个完整的自然生态圈,实现植物有机生长。”
也许这就是英国谚语所说的境界: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李媛莉
原标题:花痴夫妇 建成都最大空中玫瑰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