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神竹产业 带来金山银山 带来绿水青山

2018年04月19日 15:15:20 来源:华西都市报
编辑:蔡晓慧

  青神竹编,魅力非凡。
  它既是行销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四川土特产,还是屡受外宾青睐的“国礼”,它还涌现出了身家上亿的国际竹编大师……连日来,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对中国竹编之乡青神县的连续报道,吸引了无数读者好奇的目光。
  2018年4月中旬,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再次来到青神县,探访该县竹产业发展。青神,被指为“苏东坡初恋的地方”,当地人也像初恋一样种竹爱竹。那么,竹子回报了当地什么?
  一句话——巧夺天工的竹编,不仅让青神长了脸,更给青神人民在带来金山银山的同时,带来了绿水青山。

家家种竹尖山村
年收入翻番,种出青山和金山

  四月。天蒙蒙亮,尖山村的村民便扛着工具出门了。种竹、选竹、砍竹送往城里,已成该村村民的日常。
  几场春雨过后,山上的竹子竞相吐绿,竹笋一茬又一茬地冒出头,放眼望去,整个村庄生机勃勃。
  这里,是青神县竹产业最大的竹林基地——瑞峰镇尖山村万亩竹园。经过近10年发展,该村已经拥有连成一片的上万亩竹林。
  地处丘陵山区的尖山村,多年前,老百姓靠天吃饭,遇上干旱,一年下来,粮食仅够填饱肚子,村民人均收入六七千元。2009年,尖山村在青神县政府的指导下,完成农业产业结构大调整,全村兴起“种竹热”,村干部更是制定了第一期长达6年的种竹计划。
  尖山村党支部书记方国军告诉记者,第一年,尖山村竹子的种植率就达到了30%,并与县城造纸厂签订供货合同,同期兴建60口蓄水池和1个提灌站,方便村民取水灌溉,又修建了15公里的水泥路和10公里土坯路,方便车辆进出运竹子。
  此后每年种植规模以30%的速度递增,竹林三年便见成效。每亩竹林成本大约在600元左右,种竹时间达到5年后,每亩纯利润能达到2500元。依靠种竹,村民人均年收入翻番到12000多元。不少人还当上了砍竹工人,不仅自己家里种竹,一年里大多数时间帮人砍竹,每天收入工钱90元,腰包逐渐鼓了起来。
  “我们村一共有625户、1758人,家家户户都在种竹,最多种植户有150亩竹林,最少的也有两三亩。”方国军说,竹子除了销售给县城的造纸厂外,还引来不少做竹编的企业、个体户,开车来现场选竹编原料。
  尖山村,是以竹富民的一个缩影。青神县竹编产业园区管理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说,青神县竹产业以“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实施“年万亩栽竹”计划,县内竹基地已达19万亩,辐射带动周边市县建成竹基地200万亩,青神已成为全省首批现代林业产业示范县。“竹子带来金山银山的同时,更带来了绿水青山。”该负责人说,全县森林覆盖率达47%,空气质量优良率达76%。

竹子变竹纸
川企领跑全国本色竹浆纸

  不光有竹编产品。青神人还创造性地把竹子作为原料,制成了卫生纸。这种纸,取竹的英文“Bamboo”,以谐音命名为“斑布”。通过生物制法,不需要加入化学添加剂和漂白剂,这种纸呈现出本来的颜色土黄色。加上纤维组织没有被破坏,纸张吸水性强,放到人的脸上,能把油污都吸干净。“这种竹子做的纸,价格比普通纸要高30%左右,但依然供不应求。”相关企业负责人说,“更重要的是,竹子60天就能长好,砍伐后很快长成,我们把森林又还给了大自然。”
  “不漂白”本色竹浆纸,更在全国生活用纸市场刮起一股新风。全国品牌前三甲,川企占了前两名;全国本色竹浆生活用纸消费市场,川企占比超过一半,领跑全国。
  “发展这一产业,不只有经济价值,更有生态价值。”环龙集团负责人介绍,科学种竹,竹子会越砍越多,一次栽种可永续利用50至100年。“发展竹浆造纸产业,不仅不会破坏生态,反而能够创造更多绿水青山。”
  今年3月,青神县斑布纸业本色生活用纸原纸产能升级技改项目总投资2亿多元,新建1.8万平方米厂房,配套磨浆、配浆、真空装置、白水回收等系统,形成造纸生产线4条。项目投产后,竹本色卫生纸原纸生产能力将达到每年7.2万吨,成品纸产能每年达4万吨。

 [1]  [2下一页 尾页
特色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