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千河之省的“治水使命”

2018年07月16日 09:26:17 来源:四川新闻网综合
记者 闫新宇 编辑:崔凤娇

  长江东流,浩浩汤汤。天府之国,千河之省。

  四川,扼守长江上游;四川,长江黄河穿境而过。

  5月7日,我省全面落实河长制工作领导小组会议暨总河长会议在成都召开,四川省10大主要河流河长制工作在会上“报盘”,省委副书记、省长、省总河长尹力提出五个“进一步”要求。

  令出即行,我省省级河长巡河督察行动陆续开展。

  6月3日,省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安宁河省级河长田向利巡查安宁河。河长制全面推行以来,安宁河流域污染防治和生态建设成效明显。

  6月27日,省委常委、长江(金沙江)河长曲木史哈来到泸州,督导检查泸州河长制湖长制工作推进情况。这里的清溪河,实现了从污染治理到经济转型发展的跨越,入江水质已从Ⅴ类提升为Ⅲ类,并成功创建为全国水土保持清洁小流域示范工程。

  ……

  看得见的变化,源自四川对河长制不懈的探索与实践。

  河流保护,被国家提到从未有过的高度。从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17新年贺词中首次提到“每条河流要有‘河长’了”,到河长制首次被纳入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治水大计已经成为国家行动。

  被誉为“千河之省”的四川,是长江、黄河的重要水源地,肩负着维护国家水安全格局的重要使命,四川治水关乎国家大计。

  使命如磐。2017年,四川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一年多来,四川举全省之力,立足生态禀赋,以河长制促进“河长治”,掀起了河湖综合治理新高潮——2017年,四川河湖管理保护治理生态链基本形成,全面建立河长制工作总体进度和效果达到预期。2017年全省地表水质量为:在87个国考断面中,有68个断面达到III类及以上水质,地表水水质优良比例达78.2%,满足国家考核目标要求;劣V类水质断面2个,占比2.3%,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目标任务。

  从“九龙治水”到“一拳发力”,从谋篇布局到探索实践,四川将机制保障、组织体系、监督考核、协同联动、全民共治置于同等重要的位置,不断摸索更优化的管护模式和更有效的治理措施。

  信守使命,一场守护碧水清流的治水图卷,正在四川展开。

  从“九龙治水”到“一拳发力”

  层层织密河湖责任网

  作为千河之省,护水,四川责无旁贷,

  中央全面推行河长制的号角一吹响,四川便迅速响应,出方案,定目标,建制度,落实河长制各个节点的路线图、时间表迅速出炉。仅仅数月,省、市、县、乡四级工作方案全部出台,为河长制工作的顺利推进提供了行动指南和基本遵循。

  第一时间,部门联动。四川出台十大主要河流省级河长制工作推进机制,确立环保、审计、国土、公安、财政、发改、林业、农工、住建、农业等十个省直部门为省级河长联络员单位,协助省级河长治河护河。瞄准同一目标,各省直单位发挥部门优势,为碧水长流贡献聚合的动能。

  一张责任网逐步覆盖河湖。四川将水环境治理责任落实到党政一把手,改变“九龙治水”局面,成立了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领导小组,省委书记任组长,实行领导小组领导下的总河长负责制,省委常委、副省级领导担任成员,加强河长制工作的统筹协调。同时,以党政领导牵头负责制为核心,坚持区域与流域相结合,构建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面覆盖的五级河长责任体系。

  河长谁来当?我省明确河流治理党政同责,由省长担任省级总河长,省、市、县、乡四级党委政府均实行双总河(段)长制,党政主要负责人分别担任第一总河(段)长和总河(段)长,“一把手”抓“一把手”,责任层层压实。各地还将河长体系下探至村。

  从方案到部署,做细做实,层层推进。四川设立省总河长办公室、省河长制办公室;10大主要河流由10个省级部门担任省级河长联络员单位,协助推进相关流域河长制工作;21个市(州)、183个县(市、区)全部设立河长制办公室。

  河长制并非冠名制,而是责任制。四川加强对河长制落实情况的考核、激励与问责,把考核结果作为地方党政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和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的重要依据。

  层层推进下,四川从区域到流域、从大江到小河,基本实现了所有河流河长全覆盖,也实现了2017年底前全面建立河长制的既定目标,比国家规定时限提前了半年。

  在这些体系的保障下,全省8.34万名省、市、县、乡、村五级河(段)长合力攻坚,围绕水资源保护、水域岸线管理保护、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监督执法六大任务进行的一系列治水行动在全省有序展开。

  随着系列行动的深入推进,治水成效逐渐凸显。2017年,全省87个地表水国考断面有68个断面达到Ⅲ类及以上水质,水环境质量不断改善。四川还锁定目标:到2020年,全省基本消灭河湖劣V类和V类水质,县城及以上饮用水水源水质全部达标。

 [1]  [2下一页 尾页
特色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