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金沙是中原文化向西南传播的大本营
金沙遗址为何会有多达2000余件的玉器?这些数量惊人、极具特色的器物又是怎样生产出来的?在此次研讨会期间,由金沙遗址博物馆与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考古艺术中心合作的学术专著《金沙玉工——金沙遗址出土玉石璋研究》将正式发布。它将从金沙玉器的形制、制作工艺、原材料来源等诸多方面,解开古蜀玉器的诸多谜团。
王毅介绍,金沙遗址出土的玉器种类丰富、色泽多样、工艺复杂,许多器物上还保留了制作加工痕迹,为研究古蜀国的制玉工艺、手工业技术发展等创造了条件,也为研究中国古代玉器在西南的起源、发展和演变提供了机会。在与香港中文大学的合作中,工作人员利用高清微距拍摄玉器的制作和使用痕迹,微痕工艺观察比较等方法,特别是将古蜀玉器与中国其它地区甚至东亚地区相关器物进行比较研究,进而揭示出了金沙玉器的造型特点、工艺技术和来源。
王巍认为,经过考古学者从各学科展开的研究,已经可以证明夏商王朝为显统治者威严的仪仗用具玉璋,曾经从中原地区输出到金沙、三星堆为代表的四川盆地。这种输出不光有器物的输出,还有政治理念的输出。而金沙遗址出土众多的玉璋,不仅可以推测这种理念被古蜀统治者接受,金沙还成为这种理念的“中转站”和再生产的大本营,让玉璋文化经过四川盆地继续向东南亚等地区传播。据介绍,包括玉璋、有领玉璧等有着鲜明特色的玉器,在越南、泰国等区域均有出土,成为不同地区文化交流的证据。
在古代历史上,西汉扬雄曾形容古蜀国“不晓文字,不知礼乐”,认为古蜀文明闭塞落后。但王巍认为,从目前的考古材料来看,三星堆、金沙所代表的古蜀文明,很多方面在同一时期都绝不落后于中原地区,“有些方面甚至居于领先地位。”金沙遗址出土带有不同区域文化印迹的玉器,说明当时的古蜀文明已经参与了不同区域间文明的交流与互建,这种交流也构成当地文明发展的重要动力。这种玉器文化,也证明了中华文明的多元一体,而三星堆、金沙为代表的古蜀文明,正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原标题:玉器为证 古蜀文明是中华文明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