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之痛”转化为产业动力
走进燊海井景区,采卤天车依然高耸入云,这是千年盐都人智慧、勤劳和富于开拓精神的标志。自贡因盐而兴,因盐而盛,盐及盐化工产业等成为城市的主导产业。同时,三线建设留下的基地,发展到上世纪80年代,自成机械、化工、电子信息产业、轻工业等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
自贡市经信委调研员陈久光见证了自贡工业发展的起起落落。1980年就进入自贡长征机床厂工作的他回忆,当时长征机床厂生产机床的技术世界一流,代表着整个机械工业的标杆;“自贡造”莱莉牌空调、长庆牌电冰箱、旭川牌收录机、剑龙牌越野车等,曾远销海外。
拐点出现在2000年前后,自贡工业出现急速衰退,很多企业改制求生存,然而并不成功。1998年,自贡GDP出现负增长。“盐业、机械工业、纺织行业、化工行业先后寻求脱困。”市发展改革委主任杨立平说,30万产业工人转型脱困,负重前行。“自贡作为一个老工业基地,这些年身陷企业脱困之局,就像家里老人患了癌症,必须治疗,钱用完了,可老人没救过来。这就造成一个困局:由于治病,把家里的老本都用光了,缺乏培育新产业新动能的资金和动力。”
“现在这个过程基本已结束,发展新兴产业,培育经济新动能,推动城市转型发展,自贡到了可以放开手脚干一场的阶段。”杨立平认为。
据美国通用飞机制造业协会统计,美国通用飞机总量约22万架,通航产业每年为美国贡献1500亿美元产值。数据显示,我国现有通用飞机仅约1700架,通航产业产值仅约60亿元人民币。根据《四川省通用机场布局规划(2016-2030年)》,到2030年,我省要建88个通用机场,2030年通用航空服务基本覆盖省内所有县级行政单元。“未来肯定要向空中要空间,通用航空产业是万亿元产业,蛋糕巨大。”杨大全说。
“从地下要财富,转向问天空求出路,自贡转型之路必将稳健有力。”陈久光说,“进军航空产业不能松劲,必须抓出成效。”
本报记者 邓嗣华 杨国庆 秦勇
原标题:千年盐都展开“飞天之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