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代会热词看民生
今日主题
文创产业
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提出,要增强西部文创中心功能。为此,要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承巴蜀文明,发展天府文化,塑造城市精神,丰富文化供给,建设蜀风雅韵的历史文化名城、开放包容的现代文明之城、享誉全球的文化创意之城,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旅游目的地,全面提升城市文化影响力、凝聚力、创造力,为建设世界文化名城奠定坚实基础。激发文化创造,立城市之品。萃取天府文化精华,融合创意创新智慧,将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创造和文化产业优势。集聚文创资源要素。优化文创产业空间布局,构建文创产业集聚区和文创产业带,打造一批重点文创产业园区和文创特色街区。
321梵木创艺区
文创企业
163家
入驻团队
213家
就业岗位
5000多个
综合年产值
30.78亿元
建筑面积
70000平方米
外观是墙壁长满爬山虎的废旧厂房,里面却是装修一新的品茶馆、果汁店、工业设计公司、木作坊……继东郊记忆之后,在成都市的东面,一座文化产业建筑面积7万平方米的文化创业园区正在悄然成型。
成都萃取天府文化精华,融合创意创新智慧,将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创造和文化产业优势,不断增强成都作为西部文创中心的功能。
探点位
城东废旧厂区变身特色文创园
昨日下午,五月的强烈阳光洒在城市路面,将一团团树影晒得似乎凝固了。在大面街道东洪路666号,不时传出一阵阵机器的轰鸣声,似乎这里仍是热火朝天的厂房,但仔细一看,这是装修机器发出的嘈杂声,东郊的工业时代早已一去不返,而遗留下的厂区、厂房,则正在变身为城市的记忆,城市文化的一部分。
这里是龙泉驿区的“321梵木创艺区”,一座座外观几乎一模一样的两层小楼,斜坡屋顶,钢板大门,房梁下是横七竖八的工业管道,走进小楼内部,则是裸露的红色火砖墙。搭配现代化的木作、茶器架、金属楼道、金属架隔断,似乎并没有什么不协调之处,反而有一种独特的工业美感。
将城市废旧厂区及老旧社区基础设施和生活环境做“物理再造”和“艺术提升”,正是321梵木创艺区的“文创艺术”特色。
一家木作坊的产品设计师李彬告诉成都晚报记者,他所在的企业是今年3月才搬到这座园区的,这里有几间房间,摆放着他们设计的木作产品,作为产品的展示。大厅里摆着沙发和茶几,还有几张小木桌,可供设计师与顾客做交流,按照顾客的意愿将家俱等木作产品设计好之后,交由新都的工厂将木作制作出来再上门安装。顾客都是在网站上看到企业的产品后,再上门定做产品。由于距离地铁出口只有300米左右,顾客到这里很方便。
杨益春是一家品茶堂的大堂主管,她所在的企业包下了一整座两层的小楼,精装修了一番,但墙壁则保留了火砖墙,没有粉糊,门前放着两只石狮子,裹着红绸,预备正式开业时安放到门口。这家品茶堂去年10月在这里开始试营业。“这个地方很安静,顾客很喜欢。” 杨益春告诉记者。
罗挽澜创建的工业设计企业是5月2日才搬到“321梵木创艺区”的,这家企业的设计师大都毕业于成都的各大高校,他们为别的企业提供工业设计。
已形成“创意设计+音乐产业”模式
据介绍,“321梵木创艺区”占地172亩,文化产业建筑面积7万平方米;新规划面积约2000亩,规划建筑面积约300万平方米。“321梵木创艺区”是成都的一座新建的文创园区,以文化创意为主导产业,由梵木创艺区和中国艺库为主构成“一园多点、一核多极”的发展模式。目前,该园区已成功引进各类文创企业、团队共213家,包含创意总部企业8家,中小型团队205家。其中,文创类团队163家、音乐类企业50家,文创产业从业人数近5000人,占园区从业人员总数的76.5%,初步形成产业集聚效应。
“321梵木创艺区”已形成“创意设计+音乐产业”的“双产业链”模式。一是以创意设计、建筑设计、家居设计为重点,引进国内外知名的创意设计类企业和机构,形成并扩大了“西部设计”的品牌效应。目前已吸引聚正能量、正火传媒、集和中国、冰翼数字、意町设计、主线文化等163家文创企业入驻园区。二是提供完善的“创作-演艺-版权交易”公共服务平台配套,聚集了李宗盛、郑钧、谭维维、赵雷等50位原创音乐名人及工作室,每年一届的成都最大原创音乐大奖“成都力量”和“合音量原创音乐T榜”等著名颁奖典礼落户园区。
预计5年内将有300余家团队入驻
“321梵木创艺区”围绕创意设计、音乐演艺两大主题,搭建了创意设计研发、音乐人孵化基地、建筑与空间设计、创新创业孵化、展示推广中心等服务平台,是西南首个“全产业链”文创园区。
园区内,1万平米的公共艺术空间,涵盖西南最大音乐LIVE空间、录音棚、艺术展览馆等。每年固定开展“成都创意设计周双百活动展”、“成都力量跨界艺术季”、“台北音乐生活艺术周”、“翁布里亚爵士音乐节”等大型艺术活动30余场,开展其他演出及文创活动210余场,丰富了文创产品供给。
新规划的“321梵木创艺区”2期用地2000亩,正在打造包含华语原创音乐学院、欧洲设计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手作创作基地、藏羌彝产业基地、巴蜀文化博物馆、梵木音乐谷在内的多种业态,形成以多元融合的大文创体验聚落、全国一流的创意设计基地、文博艺术共生体、西部文创人才培养基地等为多点支撑的文创产业链。
园区免费对外开放“文创主题活动”成为公共文化惠民的有益补充,年度免费对外开放公益演出、艺术推广等30余场,惠及群众约100万人次。
据介绍,“321梵木创艺区”已入驻团队213家,其中,平均年产值达7000万元的创意总部企业共8家,园区综合年产值约30.78亿元。预计5年内入驻团队超过300家,实现“一园多点”总产值100亿元,对当地GDP贡献可达10%左右。目前,该园区已提供“双创”就业岗位5000多个,随着园区发展,预计三年内将帮助9000多名青年创业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