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陵衣冠庙桓侯祠 构成成都蜀汉文化“铁三角”

2017年05月10日 10:39:57 来源:华西都市报
蒋蓝 编辑:邱令璐


  1843年盛夏,曾国藩入川,写有《初入四川境喜晴》七律一首,其中有“楚客初来询物俗,蜀人从古足英雄”名句,昭示了两种迥然不同的文化氛围:楚地的生意经与蜀地高蹈的英雄气场。这个话所指的源头,自然是在蜀汉三国那里。

  西汉至东汉,以成都平原为核心的天府之国已基本形成;三国时期,成都作为蜀汉政权的中心,虽然从刘备建都到后主投降才短短42年,但成都在三国文化里面的核心地位当仁不让,而且是三国文化的“首府”,既是“首府”。其凝聚的核心在哪里?

  刘备庙

  南北朝时在旁再建武侯祠

  成都历史上一共出现过四座帝陵。一是惠陵;二是成汉李雄的安都陵(位于成都武侯区。封土呈驼峰形,高度约为5米,陵墓周长约60米。地面早无建筑);三是前蜀王建的永陵;四是后蜀孟知祥的和陵(位于成都市北郊约7公里的磨盘山南麓)。其中所建年代最早、影响最大、又是首批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便是刘备的惠陵。毫无疑问,惠陵不但是西南地区最具影响力的帝陵,而且是唯一保存至今、毋庸置疑的三国时期皇帝陵。

  惠陵还是一座合葬墓,除刘备外,还葬有甘夫人和吴夫人。历代修葺,均有史志书、舆地书等详细记载。在旧时坟堆甚大,异峰突起,成为回望城内皇城的一个瞭望台。有了惠陵,后来在旁边修建刘备庙,南北朝时候在刘备庙旁再建武侯祠。

  惠陵边那棵盛传为诸葛亮手植的古柏,俨然已经成为他鞠躬尽瘁的象征。“密叶四时同一色,高枝千岁对孤峰。此中疑有精灵在,为见盘根似卧龙。”这便是唐朝诗人雍陶对其气场的描绘。据《昭烈忠武陵庙志》卷二引《陆游记》记载,有一位唐代节度使曾来武侯祠从该古柏上取下一小树枝,制成手板,以书写记事,被记入后来的一种《图志》,遭到批评。可见在蜀人心目中,即使是土皇帝节度使,也不能擅取武侯祠一草一木。

 [1]  [2下一页 尾页
精彩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