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代会热词看民生
今日主题
天府文化
成都平原被誉为“天府之国”,是古蜀文明重要发祥地,孕育积淀出思想开明、生活乐观、悠长厚重、独具魅力的天府文化特质。要传承历史文化,弘扬现代文明,让天府文化成为彰显成都魅力的一面旗帜。
为此,成都要传承历史文脉,固城市之根。深度挖掘成都作为全国十大古都和历史文化名城的独特魅力,大力弘扬古蜀文化、三国文化、大熊猫文化等特有文化,加强古蜀文化遗址、工业文明遗址、历史文化街区、名人故里、古镇、古村落、古建筑等自然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传承成都故事和民风民俗,留住天府文化的根脉和记忆。
作为全国十大古都和历史文化名城,成都有着丰厚的历史积淀和独特的城市魅力,成都的老街巷、古建筑、工业文明遗址等自然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正是地域文化特质的展现。对成都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将有助于留住天府文化的根脉和记忆,加大天府文化品牌打造和营销力度。
探点位 少城:城市格局得到整体保护
在成都市中心,沿着长顺街两侧,有一条条像鱼骨似的小巷,炎热的五月骄阳下,走到这些小街巷,便感到一片清幽凉意。这是老成都少城留下的长条小巷,小街两侧的银杏树已有两三层楼高,挺拔秀丽、郁郁葱葱,将一片浓绿撒在街面。
四川大学博士段化鞫有骑车游成都的计划,近日,她骑着共享单车游览了成都的少城片区,在少城的文化地标上,她读到这样的介绍:少城又称“满城”,位于成都城区西部,是清康熙年间为八旗官兵与家属修建的“城中城”。“少城”城墙周长约2700米,高约4.3米,有5座城门。城内以长顺街为中轴,共有八旗官街8条、兵丁街巷42条、通道5条。大致范围是:北至今西大街,南至今君平街,东至今东城根街,西至今同仁路。城内绿荫掩映,花木扶疏,是成都城区最佳的居住区。辛亥革命后,“少城”不再保留,对外开放,城墙从1912年开始拆除,1935年全部拆完,“少城”作为一个城中城完全消失,只是作为一个片区名称留在人们心中。
“我来到成都三年,看了文化地标,才明白原来成都的街巷还有这样一段历史。”段化鞫说。
少城是成都市首批历史文化地标点位之一。除了少城片区,市文广新局近年还梳理出近千处点位,将对古蜀文化遗址、工业文明遗址、历史文化街区、名人故里、古镇、古村落、古建筑等文化地标逐一进行展示,迄今已标识600多处历史文化地标。上月出台的《成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则明确将成都从秦朝建立成都城到清朝形成的少城、皇城、大城的“两江环抱、三城相重”的城市格局作为整体加以保护。作为反映成都市文化特色和自然风貌的片区,“少城—祠堂街—人民公园风貌片区”也将受到保护。
看规划 27处工业遗产得到保护
对于《成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记者从市规划局获悉,此次成都将城市总体规划中关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专章作为一个专项规划进行修编,主要是为保护成都传统空间格局、历史人文格局和文化遗存格局,保护各类物质文化遗存及其历史环境要素,继承弘扬成都民俗文化传统和非物质文化遗存。
《规划》中明确,将保护能够体现锦城文化历史内涵、景观特色鲜明的60条特色风貌街道,不拓宽、不减绿、建筑控制高度、不破坏现状风貌特征、不破坏传统文化,以使得成都的街巷肌理得到最好的保存。此外,还有4个历史文化街区、14个特色风貌片区、27处工业遗产也将得到完善的保护。
这次规划中,对历史城区的保护以成都古城为主体,主要覆盖唐朝形成的两江抱城区域,即唐罗城范围,面积约13.44平方公里。除了保护古城格局和街巷肌理,还将保护城墙遗址、具有历史意义的城市水系、重要的视廊与市域、传统建筑形态,提升历史城区的园林绿化水平,控制历史城区建设强度与人口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