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重点——
着重发展九个方面
规划指出,未来我市现代物流业发展将面临国家战略开启新格局、政策集成带来新机遇、经济发展催生新需求、产业融合渐成新常态等形势。面对这些形势,“十三五”期间,我市现代物流业发展将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充分发挥中欧班列蓉欧快铁比较优势,进一步畅通国际物流大通道,加快形成便利快捷、功能完善的国际区域物流体系,将成都打造成为国际物流枢纽城市、区域性国际口岸城市和国家现代物流创新发展示范城市。
按照规划,“十三五”期间我市现代物流业发展重点方向为九方面:物流枢纽国际化、口岸服务便利化、园区布局科学化、物流企业现代化、产业模式高端化、多式联运一体化、城市配送集约化、物流管理信息化、物流运作绿色化。
空间布局——
“五园区六中心”
功能定位首次系统明确
据悉,按照新的城市发展空间布局和物流集疏运格局,依托重大交通基础设施,我市将启动新一轮物流集中发展区规划建设,构建“五园区-六中心-若干服务站(配送点)”的“5+6+N”市域物流节点设施空间布局体系。重点补强航空物流园区、国际集装箱物流园区两大国际性枢纽型物流园区,加快建设青白江散货物流园区和新津物流园区两大铁路散货物流园区,适度扩展新都、龙泉等两大区域性综合型物流中心,启动规划建设天府航空物流园区、天府物流中心、崇州物流中心、金堂物流中心和简阳物流中心。
《规划》指出,“十三五”期间,我市现代物流业发展将主要实施两大空间布局,一是集中发展区空间布局,二是口岸体系空间布局。其中,集中发展区空间布局,将构建“五园区-六中心-若干服务站(配送点)”的“5+6+N”市域物流节点设施空间布局体系,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现代物流节点设施,促进现代物流业与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商贸流通业等相关产业积极联动;口岸体系空间布局,则根据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建设以及打通南向国际铁路货运通道需求,适时申报设立配套的口岸及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构建“五口岸-两区域-若干场所”的“5+2+N”立体口岸空间规划布局体系。
同时,《规划》还首次系统地明确了“十三五”时期我市五大物流园区、六大物流中心的空间布局和功能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