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洋”粮票。

“票证时代”最早的粮票。
42年63000多张:600元粮票如今价值10万
今年是蒋俊收藏粮票的第42个年头,从1974年到2017年,63000多张粮票让他在粮票收藏界站稳了脚跟。
1996年,蒋俊的文革系列粮票首次在中国革命博物馆展出,“当时的馆长说博物馆愿意出200万买。”他表示,因为当时年轻,自己也想继续收藏下去,于是拒绝了。除文革系列粮票外,蒋俊收藏的军用粮票、明清粮票收获了同样的瞩目,同行估价均在在百万以上。
相较于百万叫价,“官方认证”更让蒋俊开心。“他收藏的粮票中有的还是国家二级文物呢!”川粮会副秘书长李安友说。据他介绍,一张印有“毛主席万岁”的山东省孤品粮票,在1998年时就被评定为国家二级文物。
“这张粮票还有故事呢。”蒋俊回忆说。1995年4月,第三届粮票交流大会在武汉开幕,作为资深爱好者,蒋俊自然不会错过。一上午时间,3000多块钱就花得精光。待到要走时,蒋俊听说有人600块卖一张票。“600块钱在那个年代可是大数目。”受好奇心的牵引,蒋俊跟着人群找到了卖票人。“我以前没见过这样的票,是1966年的。”蒋俊一步向前夺过粮票,再不松手。“别说是600,当时身上连60都没有。”蒋俊一通讲价,卖票者分毫不让,他只得认输。“我在交流会上找人做了保证,从武汉到江汉来回走了4个多小时,借了600块钱买了那张票。”
“事实证明我当时是对的,现在这张票单张价值10万左右。”蒋俊说。之所以有如此高的价值,一方面因为全国罕见,再有就是粮票只是设计稿样,并没有大量印刷投入使用,能保存下来相当不易。

1957军票样票,苏联印制。
2013年回川:每周六去收藏市场成习惯
1999年,蒋俊应邀参加“川粮会”成立大会,文革粮票被邀请参展,蒋俊与家乡粮友的联系密切起来。2013年3月退休,蒋俊回到了成都,并在同年12月被选为第四届川粮会会长。
除了收藏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粮票,明清粮票也是蒋俊用力的重点。1998年,他曾以800元的价格从广西藤县一位农民手中收获一张洪武元年(1368年)时期的官田租据。“据考证,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即位之年的票,这是我收藏的粮票中最古老的。”蒋俊说。除此之外,雍正、乾隆年间的粮单、租据他也有收藏。“不同于近现代的粮票是有饭吃的象征,古代‘粮票’实际是交租的凭证,两者的作用不同。”蒋俊介绍说。
从2013年年底回川至今,蒋俊每周六都会参加川粮会在文殊坊收藏市场的聚会。“最近我正在策划一场粮票上‘粮食作物欣赏’的展出,协会成员都在帮我,预计4个月之后会与粮友见面。”他表示,非常欢迎感兴趣的朋友到时观展。崔小静华西社区报记者董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