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点位 江安河光华段加快整治
今年2月9日,成都温江江安河光华段水生态环境综合整治项目签约并现场开工,这是温江区首个PPP项目,也是水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引入PPP模式的示范。据了解,江安河光华段水生态环境综合整治项目总投资5.9848亿元,将整治城区河段12.77公里。“项目新建堤防8.68km,整治加高堤防12.79km,建设拦河闸7座(新建2座,拆除重建5座),新建进水闸1座,在支流二道河新建防洪闸1座;清淤疏浚河道8.67km;同时对该段滨河景观带进行提升打造,建设宜居水岸。”该项目负责人介绍,项目建设周期两年,预计2019年3月完工。
“建成后将极大改善温江区水环境质量、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温江区水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温江区今年将通过全域截污,加快污水处理厂提标升级,扩建河配套管网建设,确保污水不下河。同时,通过建坝截流,加大水涵养能力,拉近人水关系与距离。今年,该区还将推进金马河三、四、六级闸坝及黑臭水体综合整治工程等4大PPP项目,加快水务课题向PPP项目转化。
看方案 成都治水“一河一策”
“我们正抓紧完善沱江流域成都段工作方案。”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针对每条河道水体污染成因,将坚持问题导向,加快完善“一河一策”市级工作方案,因河施策。同时,指导沿线各区(市)县编制好县级“一河一策”实施方案和镇级清单方案,列出清单、限定时间、建立台账、挂图作战。
据了解,我市将分年度实施沱江流域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和病害管网整治,2019年前完成41座日处理能力1000吨以上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开展沱江流域黑臭水体治理和下河排口整治,年底前完成纳入城市建成区范围内的6段黑臭水体治理,2019年底前完成外环外55段黑臭水体和3833个下河排口治理。实施饮用水源地规范建设,2018年底前县级及以上集中式水源地全部建成水质预警自动站。开展养殖场、小散乱污企业以及河湖沿岸违法建设专项治理,年底前依法关闭搬迁255家禁养区内的畜禽养殖场 (户),依法关停“三无”企业及严重违规企业。
该负责人表示,简阳市阳化河、环溪河、安溪河等黑臭河渠综合治理工作,今年也将启动。市水务局还将加快实施再生水利用方案,为城区缺水的中小河道补充环境用水。
有保障 依托乡镇派出所设河道警长
“为全面建设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贯彻落实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今年,我们将从推进河长制管理入手,强力实施重污染流域综合整治、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综合治理等具体工作。”市水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据了解,市级财政将安排专项资金,对河长制执行有力、水域管护到位、水环境质量改善明显的区(市)县给予专项奖励,并优先安排水务项目和资金。建立江河湖库管护信息平台,在江河湖库显著位置设置河长公示牌,公示河长姓名、职责、江河湖库概况、管护目标、监督电话等内容,主动接受社会监督。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水务建设、水环境治理和日常管护。加强12369、96110热线受理,畅通群众投诉举报渠道,最大限度保障群众环境权益。“到今年年底前,我市江河湖库实现河长制管理工作全覆盖。”
如何保障河长制管理工作有效推进?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依托乡镇派出所设立河道总警长和河道警长。探索设置与河长制管理工作需求相适应的镇村机构和人员配备,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力度,将河湖日常管护作为村级公共服务资金购买服务的优先项目。探索建立环境法庭,推行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组织开展环境保护公益活动。倡导推行环境卫生“村规民约”,引导群众自觉参与水环境整治,确保小溪小沟水清。
·市民期待·
希望后代子孙能与河流亲密接触
“现在河里的水越来越干净,河堤也越修越好,希望未来能让孙儿也能和河流实现亲密接触。”68岁的王亦清奶奶推着自己的孙儿在清水河绿道上散步,坐在婴儿车中的小孙子刚满8个月。“我们小的时候都能到河里嬉戏,希望我们的孙子们长大后,也能有这样的场所,能和河流亲密接触。”
成都晚报记者 黄尚斐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