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文化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发布

2017年05月18日 07:41:52 来源:成都晚报
记者 汪兰 编辑:覃贻花

  将加快文化保税区建设

  将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建“互联网+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新模式及新业态,推动文化与科技、文化与金融、文化与旅游等产业融合发展。

  推进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数字虚拟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于传媒、文博旅游、创意设计、影音娱乐、动漫游戏等文化产业领域,加快高新技术成果在文化领域的转化应用。

  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推进文化旅游度假聚集区建设,打造城市文化旅游新名片。推进巴蜀文化与旅游景区景点融合,推进金沙、三国、大熊猫、中医药等旅游资源创意成为特殊文化符号,开发旅游文化互动体验式特色产品。延长文化与旅游融合产业链并向价值链高端发展。

  推进实施“成都创意设计周、三国文化创意、大熊猫品牌营销”等重点文化项目,开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名牌文化产品。

  加快文化保税区建设,争取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落户成都,搭建对外文化贸易平台。支持文化企业投资兴办海外文化出口贸易基地,支持文化企业参加境内外国际性知名展会和对接洽谈活动,实施成都优秀文化产品和服务对外推广工程,逐步形成多渠道、多层次的国际市场营销网络。

  打造“三国文化”等特色产业品牌

  围绕“大熊猫文化”“金沙文化”“三国文化”“诗歌文化”等特色文化打造文化及产业品牌,推进杜甫千诗碑、成都城市音乐厅等为代表的标志性文化地标建设,着力打造3—5个国内外知名的文化企业品牌,培育打造1—3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自主品牌赛事。

  创新知识产权保护和服务体系,完善知识产权评估体系,鼓励知识产权评估机构发展,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信用保证机制。鼓励版权交易,促进版权授权体系发展,指导和鼓励文化产业园区和创意产业集聚区、基地建立知识产权保护组织。加大知识产权宣传力度,营造有利于推进文化产业知识产权保护的舆论环境。

  建设“文化创意产业专家信息库”和行业人才信息库,促进文化创意人才的有序流动。成都晚报记者 汪兰

首页 上一页 [1]  [2] 
精彩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