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组老照片 揭秘百年前的成都人如何纳凉(图)

2017年07月06日 05:35:36 来源:华西都市报
记者:谭曦 编辑:王晓勇

凉棚下吃饭喝茶。

煮老鹰茶。

河边洗澡纳凉。

挑水。

送水车。

草鞋、斗笠、折扇,热天出门必备。

  俗话说:“冷在三九,热在三伏。”在没有空调、电扇的那些日子里,百年前的成都人是如何熬过一年中气温最高、最难熬的三伏天,做到“顺四时,适寒暑”的呢?

  成都四周环山,盆地少风,夏天潮热温湿,传统的纳凉避暑法子延续千百年。

  俗话说得好,大树下面好乘凉。往蔽日遮阳的树下一坐,喝口热茶,微风一吹,小汗一出,好不惬意。

  在唐朝,人们就喜欢搭建凉棚以供人避暑。在没有树木的闹市,夏日里成都的商户也会撑起凉棚,供人餐食和茶水,颇有些现代户外“纳凉晚会”的意味。当然,“纳凉晚会”应该是有钱人的消遣,劳苦大众更多的还是喜欢方便简易的凉棚。

 [1]  [2下一页 尾页
精彩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