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养殖场关闭后,拆除圈舍等养殖设施。
在绿色发展的大背景下,对于生活其中每一位市民而言,改变是显而易见的。
盛夏时节,回到龙泉驿过暑假的大学生张雪惊奇发现,家附近的砖瓦厂都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片空地,“再也没有这些砖瓦厂的粉尘飘到阳台上了。”
75岁的老人毕光富最近终于能睡一个安稳觉了,他家楼下的128家酒吧、小KTV已经全被拆除,按照规划,曾经的“干吼一条街”将成为城市公园,“好呀,以后能常去公园里走走了。”
双流黄甲街道的居民王乔也在这个夏天,终于敢打开窗户了,距离他家100米的养殖场,在粗放管理下,曾经让周边苍蝇成群,臭气熏天,如今,养殖场被拆除,曾经环绕村头的一汪清泉重新回归,“开心呀,等不热了就去河边坐坐。”
绿色,让生活更美好。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要开展大规模绿化全川行动,打好环境污染防治攻坚战,构建适应绿色发展的空间体系、产业体系、城乡体系和制度体系,加快建设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的美丽四川。
作为生活其中的市民,对于绿色发展的进程有着怎样的感知?7月12日,记者对成都市多地展开走访,探寻那些备受群众关注的环境问题解决进度,以期带回对“绿色福利”的一线声音。
蓝天下呼吸
兑现奖励资金6048万
龙泉驿区11天拆除砖瓦企业18家
在张雪家上风区位置1公里左右,广乐砖厂曾让这位环境工程专业的学生充满担忧,“这种24门以下的砖瓦企业属于要被淘汰的产业,对空气污染大。常常他们一生产,我家阳台上就落灰。”
惊喜的是,今年暑假回家,张雪发现,家附近的砖瓦厂都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片空地,“一问才知道,整个龙泉驿24门以下的18家砖瓦企业,全被关停,一些已经原地拆除,简直棒棒哒。”
7月12日,记者来到龙泉街道芦溪河社区3组,这个曾经广乐砖厂所在地,现在已经是一片平地,荒草丛生。龙泉驿区科技与经信局副局长郑小勇证实,目前龙泉驿区24门以下的砖瓦企业已经被全面拆除,涉及企业18家,轮窑数440门,总占地面积约1087亩。
这样的拆除意味着,龙泉驿每年将减少燃煤消耗约5.5万吨,氮氧化物及二氧化硫减排900余吨。
郑小勇告诉记者,2016年底,按照成都市市政府强化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要求,全区18家24门以下砖瓦企业必须立即关停。在全区上下的整体联动下,今年2月9日至2月19日,仅用11天就全面完成拆除任务。
“拆除标准是要‘窑子倒、房子拆、土地退’。”为了达到这个目标,龙泉驿区对24门以下的砖瓦企业依法断电,同时注销其采矿证、安全生产许可证、排污证,并禁止全区建筑企业使用淘汰砖厂相关产品,对淘汰砖厂运输环节的违法违章行为进行查处等。
奖惩同步,龙泉驿区制定了阶梯式奖励政策,鼓励淘汰砖厂自行拆除。记者了解到,按照奖励政策,在今年2月9日至2月19日期间,自行完成拆除,并通过相关部门联合验收的砖厂,龙泉区财政按照每门窑16万元给予奖励,在2月20日到28日之间拆除的,奖励金额减少。
“结果这18家企业全在9号到19号自行拆除,房子、砖窑都拆了,土地也退还了。”郑小勇告诉记者,此次龙泉驿区共兑现奖励资金6048万元。
另一方面,对于24门及以上的20户砖瓦窑企业,龙泉驿区已经下达了停产整改通知书,目前,20家企业均按照环保局的要求全部配备了脱硫、脱硝、除尘等污染治理设施且已开始试生产。
“我们的设想是龙泉驿区逐步退出这个行业。”郑小勇透露,他们同样告知了这些砖瓦窑企业,在7月31日之前自行拆除并验收合格的砖厂,一样有每门窑16万元的奖励,“目前已经收到了12家的拆除申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