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都新都区黄桷树广场,市民把蔬菜送来检测。

外籍友人扫码溯源查看四川农产品信息。
7月18日上午,天气转晴,成都新都区黄桷树广场,不少市民提着刚买的蔬菜来检测。随后,农产品检测员庄黎黎,先后接过玉米、青椒、丝瓜等8组蔬菜开展检测。
近年来,为保障农产品质量与安全,成都已建立起市、县、镇、村四级农产品检测体系,如黄桷树广场上的农残检测,已经深入成都每个村、每处农田的上市作物,都能得到有效检测。
随着四川农业供给侧改革深入,以及《十大行动》的进一步落实,四川农业定下“小目标”,到2022年,将实现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稳定在97%以上,出口农产品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让更多四川造安全绿色农产品,端向全球餐桌。
A
四级检测
村镇县市把控舌尖安全第一关
“今天是农产品质量检测室开放日,我们把专业化的实验室搬到了广场。”18日上午9点过,新都区黄桷树广场上,不少市民提着刚购买的蔬菜,径直走向广场一侧的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
玉米、青椒、丝瓜等不同的蔬菜,被先后取样、剪切、浸泡,之后在专业检测员的操作下,被送入检测仪器进行分析。
“这种属于快检仪器,主要检测蔬果的农残是否超标。”检测员庄黎黎告诉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不少市民想了解检测程序,就想把自己买来的蔬果拿来检测,看看是否吃得安全。
当天上午一小时不到,庄黎黎便接到8组农残检测,“快检时间半小时左右就能出来,如果发现了问题,会被送往更上一级检测,而这批次的蔬果将不得采摘上市销售。”
新都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中心,只是成都农产品监管的一个缩影。对此,成都市农委相关处室负责人表示,成都各区(市)县都已建立起综合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从村、镇、县、市形成四级检测体系,来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B一键溯源
俄罗斯买的水果查到产地在蒲江
17日下午,在俄罗斯莫斯科一家大型超市内,来此旅游的曹小军摸出手机,扫描了水果上的二维码标识,“没想到是来自成都蒲江的。”
“我们已经搭建起溯源平台。”对此,成都鲜农纷享执行副总经理赖晓阳介绍,通过该平台,每一个售出的水果、蔬菜,市民都能通过二维码标识,不仅能看到它的基本信息,还有生长期间的施肥、管理过程都有详细记录,“就像每个人的身份证一样。”
她介绍,例如热销新加坡、俄罗斯等国的蒲江红心猕猴桃,通过追溯机制可查到它是哪一批、哪一个农场的产品,“今后数据平台继续发展,甚至还能追溯到哪一棵树,让消费者吃得更加放心。”
“这批40吨的冬瓜,都是直供香港。”此前,在乐山王沱合作社里,几位来自香港的商人,通过扫码查看这批冬瓜的信息,“不仅产地信息、大小重量都有记录。”王沱合作社社长吴成军说,运送到香港的农产品经过了多项检测,溯源信息都是经过相关部门审查的,“消费者只需拿出手机,就能知道农产品的品质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