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都生活的法国人大卫:我不是老外 是本地老外

2017年04月29日 10:39:35 来源:成都商报
刘昕怡 编辑:邱令璐

  成都,作为一个国际大都市,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到这里,有些老外甚至定居在这里,把事业放在这里。

  随着在成都停留的时间变长,这些在外貌上与本地人有着明显不同的老外,他们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惯,甚至个人的气质,都慢慢地成都化了,他们会摆龙门阵,爱掏耳朵……

  他们对成都生活与文化的认同,让他们想成为这个城市的一分子,而不是一个过客。比如这次我们要讲的法国人大卫,他专门定制了一款幽默的文化衫作为“回应”。他说,可以把我当成外国人,但别把我当成外人。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这样的本地老外,在成都越来越多:地铁里,电梯中,菜市场,小面馆……除了外貌,他们的举动和其他的市民没什么不同。

  当他们离开成都,还可能在世界的任何角落与你重逢。我一位同事有次到美国跟团旅行,在一个小城登机时,大家正用成都话聊天,突然前面的一个老外转过身,仿佛他乡遇故知般,一脸欣喜地用成都话大呼:“不得哦~!”

  是的,就在不经意中,他们已经从老外,变成了本地老外。

  采访、撰文/刘昕怡

  如何辨认本地老外

  (大卫的总结)

  中文流利,能听懂一些四川话

  在成都生活了至少3年以上

  懂得中国人的生活习惯

  本地旅游生活资讯百事通

  与街坊邻里没有距离感……

  他有个很特别的姓 据说全球只此一家

  ——大卫的法文全名叫David Tabacznyj。据说这个姓氏很特别,全世界只有他们一家叫这个姓。大卫笑着说,“我可不能干坏事的,随便一查就知道是我”。

  “nyj”是波兰特有的一种人名后缀——他爸爸是波兰移民的后裔,妈妈则是法国人。波兰现在有一条街就叫Tabacazyna。

  大卫与乐山妹子杨雅岚结婚八年有余,儿子Aleksander刚满两岁。小孩的中文名随妈妈姓,叫杨又千。对于这个名字,大卫起初是不太满意的,他说:“咋给儿子取了个这么没有文化的暴发户名字?杨有钱?”

  雅岚只回了一句:“算了八字起的。”大卫一听,再也没说啥了。他非常懂得中国人对传统习俗的尊重。

  作为巴黎第十大学(Université Paris X)的交换生,大卫于1998年来华,在北京大学学习中文,待了半年。据说,那一年,全法国也只有两个来华的留学生,他便是其中之一。

  2003年,大卫去了江苏一家世界五百强公司工作。假期跟伙伴们坐火车去新疆和云南旅游,也来到成都。“那时的宽窄巷子还是老样子,有很多音乐家、艺术家,还有很多啤酒。”大卫说,“我太喜欢成都了,原计划是待两天,结果待了两个星期。”

  旅行结束后,他到回法国,却对中国念念不忘,尤其是成都。2005年9月,他又回来了,进入四川大学深造,同时在法语系当外教。但当时他也没想到,自己在成都一待就是12年。

  至少30对跨国婚姻

  是在他开的酒吧里促成

  ——2006年2月,成都市人民政府发布了《成都市外商投资项目核准暂行办法》,鼓励外商在蓉投资。同一年,大卫和朋友在科华北路的蓝色加勒比二楼,开了成都第一家外资酒吧“巴黎咖啡”。

  这段经历,用大卫的话总结就是:不容易,但做得到。

  酒吧开业后,迅速成为在成都的老外们工作生活休闲的热门“聚点”。许多本地客人也怀着一份好奇,时常光顾这里。于是便有了巴黎咖啡的一段佳话:根据大卫和朋友们的不完全统计,成都的跨国婚姻,至少有30对以上是在巴黎咖啡相识的。

  大卫和妻子雅岚也是在巴黎咖啡认识的。

  2007年的一天,雅岚和朋友约在巴黎咖啡见面。在吧台前见到大卫,晓得他是老板,便客气地说了声你好。结果大卫把她错当成来应聘的服务生,点点头说:“我们这儿是晚上5点上班,晚上12点下班。你明天就可以过来上班了。”

  雅岚拉下脸说:“我是客人哈,我是来消费的!”结果她最后还是来这里上班了——以老板娘的身份。两人谈了一年多恋爱后,被雅岚戏称“不婚主义”的大卫就向她求婚了,第二年他们便扯了证。

  大卫说,他们俩最合拍的地方就是聊得来,能通宵达旦地摆各种龙门阵,从家族名字的起源到星座与占卜、从诗人叶芝到发明家尼古拉·特斯拉……

  对于自己活泼美丽的妻子,大卫最开始只有一点不太满意——在餐馆吃饭的时候,雅岚似乎不太尊重服务员。默默观察了几次后,他终于忍不住问雅岚,为啥要管人家叫小猴子?这是不是歧视?然后他认真地教育妻子:“餐厅服务生和其他任何工种一样,只是社会分工不同,不要这样喊人家。”

  过了很久,雅岚才反应过来:她其实是用成都话喊服务生“小伙子!”而丈夫听成了小猴子……

  曾因见义勇为丢了电脑

  地震后把家里被子都捐了

  ——2008年5月12日那天,雅岚不在成都,她外公刚刚去世了,她回乐山奔丧。地震发生后,大卫和他的朋友们迅速行动起来,在巴黎咖啡举办义卖义捐。那些生活在成都的老外们,和他们的中国朋友一样心系灾区,反响积极。

  他们捐了好多衣服和被褥以及其他日用物资,想方设法送去灾区。头几天余震还比较凶的时候,不少老外也跟着大卫一起不回家,就在巴黎咖啡躲地震——从酒吧所在的二楼,可以非常快捷地冲到蓝色加勒比的小广场上。

  “说是躲地震,其实大家一点儿也不惊慌,整夜都在酒吧听着歌,聊着天,吃吃喝喝,感觉彼此的关系比平时更加亲切,酒吧也有了种家的感觉……”说起那段特殊时期,大卫还挺怀念。

  雅岚打断了他的温馨回忆:“你知道吗?等我从乐山奔丧回家,进了家门大吃一惊:这家伙居然把我们家的棉被和我妈在我结婚时送的羽绒被子都给捐了!床上只剩了个席梦思……”

  气恼的雅岚当时吼了大卫几句,大卫依然很淡定,好言好语劝老婆说:“灾区的人又不能马上买到这些,我们在成都,至少还可以随时再买嘛,而且天气也热了,不急。”

  有一天晚上,大卫在九眼桥附近一家朋友开的酒吧遇到有个醉汉闹事,“他太可恶了,竟然挥舞着酒瓶子,要砸向两个女生!”大卫想都没想就挺身而出,冲到闹事者面前护住女生,还在混乱中挨了几下拳头。警察们随即赶到,短暂的混乱过去后,大卫转身才发现:自己刚才放在座位上的手提电脑不见了……

  雅岚很快接到警察电话,让她去致民路派出所接人,到了派出所,得知老公是为了保护两个陌生女孩而卷入这场是非后,雅岚顿时来了气:那两个女的跟你什么关系?!

  大卫老老实实说,自己也不认识她们,然后理直气壮地补充道:“如果今晚是你遇到这样的麻烦呢?我也会希望有个像我这样的陌生人,能够挺身而出保护你不受伤害!”

  雅岚白了他一眼说:“用不着,我酒精过敏!”

 [1]  [2下一页 尾页
精彩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