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新机场修到家门口 28岁村支书有个“城市梦”

2017年05月04日 05:35:16 来源:华西都市报
记者梁波田雪皎 编辑:覃贻花

成都市高新区草池镇瓦厂村村支书戢静艳(左一)与机场相关施工方协调工作。

  人物名片

  戢静艳,生于1989年5月,现任成都市高新区草池镇瓦厂村村支书。2013年底任村支书后,带领全村发展“草莓经济”,让村民的钱包鼓了起来。2016年,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开建,瓦厂村一半区域被划为机场建设范围。面对“空港新城”的新机遇,戢静艳又做起了“城市梦”,欲让瓦厂村的发展更上一层楼。

  齐耳短发,黑色连衣裙,平跟皮鞋,走在宽广闹热的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建设工地上,戢静艳的娇小身躯,形如一个荒漠上的小黑点,不怎么显眼。

  “戢书记,你到哪里去?”“叔叔,我转一下,等会中铁六局的人来看货运大道进场。”一位年过六旬的老人擦肩而过,两人这样打着招呼。

  戢静艳,成都市高新区草池镇瓦厂村村支书。

  因成都天府国际机场落户简阳,从2013年算起,短短四年间,戢静艳的身份已发生两次转变。第一次,戢静艳和148万简阳人一起,行政区划从资阳交由成都代管。第二次,戢静艳所在草池镇,和另外11个乡镇又划归到成都市高新区,涉及人口共计40万。

  资阳变成都,简阳市变成都高新区,两次“转身”带来了什么?这位生于1989年5月的“准90后”直言,是千载难逢的机遇。5月2日,瓦厂村划归成都高新区管辖“满月”次日,戢静艳说:“我个人短暂失落与迷茫,如今早已消散。瓦厂村一定会抓住机遇,搭乘空港经济时代的国际航班,飞向全球!”

  “最年轻”村支书 富家“千金”的人生挑战

  简阳距离成都,50公里左右。瓦厂村更近一些,不到40公里。

  受成都都市经济的辐射,戢静艳的父亲,早早就开始了创业。时至戢静艳读书开始,她家便拥有了自己的家族企业,产值已达千万元。

  和同龄人比起来,戢静艳生活得很殷实。“有人说我是富二代,但我觉得那些都是父辈的成绩!”戢静艳不仅低调,而且清醒。

  2011年,从四川大学锦城学院日语专业毕业,但和很多同学不一样,戢静艳择业路很宽。“我大学期间,就开始帮着家里打理生意。所以,我在职场第一站,回家里企业,做内勤和销售。”

  可当时的戢静艳却不甘心,毕竟这些还是得益于父母的“恩赐”。她于是离开了家里企业,去了四川电视台,在一档美食节目中当起了一名美食编导。

  美食吃多了,也会腻味。

  2013年5月,当编导不到三个月,戢静艳第二次“跳槽”。当时,家族企业正好从双流中和搬迁回老家,戢静艳也跟着回到了草池镇。通过应聘,她成为了镇上一所职高代课老师。“当老师很稳定,对女孩子来说,肯定是好职业之一。”可是,戢静艳的心,却依旧闲不下来。

  时间来到2013年年底,村两委换届。草池镇面向全镇发出“招贤令”:用公开竞聘的方式选拔村支书和村主任。作为一名年轻党员,戢静艳又一次坐不住了。“我要去试一试。”她的决定,得到了家里人的支持。

  站上竞聘台,面对台下一个个邻居们,戢静艳觉得,她不能说大话空话,一定要“接地气”:“我能带着大家做什么?我想带着大家一起种草莓,让草池草莓,赶超双流草莓……”

  还别说,正因为演讲“接地气”,戢静艳最终以一票优势“险胜”竞聘者,成为当时简阳全市最年轻的村支书。

 [1]  [2下一页 尾页
精彩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