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高新区“430课堂”用心为孩子:辅导作业也抚慰心灵

2017年05月27日 11:47:16 来源:四川新闻网
编辑:覃贻花

给活动现场小朋友做示范

给小朋友讲解检查内容

给小朋友介绍物料使用

给小朋友做机构介绍

  创新工作方式

  将心理建设与公益托管相结合

  “心能源”理事长桑艺宵表示,“心能源430课堂”之所以能够受到中和街道多社区的肯定与欢迎,源于心能源将心理建设与公益托管的创新融合,将“430课堂”作为推进健康、文明、和谐社区的建设载体,是中和街道全面推动辖内各社区的政务管理工作向服务型社区转型的新尝试,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引入专业社工组织,通过专业性和零距离,贴近居民生活需求,着眼民生未来发展,切实有效服务民生。

  在全面推广“430课堂”之前,“心能源”更多地是进入中小学、街道、社区,面向家庭、个体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2014年暑期,“心能源”第一个公益托管班在中和街道双龙社区试点,作为全市首个社区青情家园,主要针对小学一至五年级的学生。“整个七八月份,我们差不多每隔3天就会开一次课,上午和下午都会进行。”曾尧宪说,除了辅导课业,他和志愿者还会针对孩子们情绪、人际交往等方面的问题,运用沙盘、绘画、认知等方式开展互动游戏。

  “辅导小孩子,随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在曾尧宪的班里,有一个很调皮的小朋友,做错作业不仅不愿意承认,而且一言不合就哭闹。对于这种状况,曾尧宪不会像许多父母那样立刻心软,“他的这种哭闹也许是想控制你,我会等他哭完,继续引导他改正,让他意识到这是一种规则的问题,错了就是错了,不能以逃避的方式去打断。”

  在中和双龙社区托管班开班不久,一个不太喜欢和其他人交流的小男生引起了曾尧宪的注意,“他总是坐在最后一排做作业,也从来不参加团体活动。”在了解孩子家庭情况后,曾尧宪发现,“原来,这个小男生家里情况比较特殊,父母不在身边,他一直是奶奶在带。由于调皮,他时常会遭到奶奶责骂。”为了缓解孩子与其奶奶的紧张关系,曾尧宪多次入户。现在,孩子奶奶每每见到曾尧宪,都说他像孩子的父亲一样,给予了孩子无私的关心和照顾。不仅如此,许多孩子们甚至私下亲切地喊曾尧宪“曾爸爸”。

  桑艺宵说到,“‘心能源’心理社工+高校专家团+多元志愿者+社区工作人员”多方联动的形式,打造出一个个居民身边“零距离”、“无障碍”的服务点,为当地城乡转型区域未成年人注入持续的心理动能,让同一片蓝天下的孩子们获得一致的通识教育,并通过心理教育融合文化素质教育,在社区宽度、能力深度、视野广度等方面,缩小辖区与中心城区的差距,帮助每一个个体达致科学的社会化、合理的自我实现和最佳的身心状态。这是一种责任、一种义务,也是一种担当。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下一页 尾页
精彩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