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声音
期待“三治一增”让成都更宜居
成都治霾十条、成都治水十条、成都治堵十条、成都增绿十条的出台,加快了成都共建共享良好生产生活环境的步伐,引发了居住在这座城市、深爱这座城市的人们的广泛关注和热议。对于铁腕治霾、重拳治水、科学治堵、全域增绿,市民们表示,非常期待和看好这样强力的举措。
●马来西亚籍华人何健铭
对成都充满信心 正等着拿绿卡
57岁的马来西亚籍华人何健铭在成都生活了17年。“看着一条条宽敞的大道迅速建了起来。兴隆湖是看着建起来的。”不过,去年6月,他到新都保利公园198参加一项高尔夫球赛事,早上7点从天府新区的住地出发,到了三环路开始堵车,最后因为迟到失去了参赛资格。
何健铭说,不过,这并没有让他放弃对这座城市的喜爱,“堵车是很多城市的‘通病’,关键是我看到了政府的决心和力度。”他告诉记者,成都正在大力推进的“三治一增”十分有必要。
对成都的未来,他充满信心,计划永久定居,多次到成都的出入境服务站申请“中国绿卡”。“我6月初提出的申请马上进入第二阶段审核。拿到绿卡后,我要把家人接过来。”
●“百马大叔”余德芳
以后不用“看天跑步”了
“百马大叔”余德芳作为四川“跑马圈”第一人,至今已跑完100多个马拉松。由于在国内外经常参加马拉松比赛,他对空气特别敏感。这次成都出台“治霾十条”,“将来跑步锻炼,终于能摆脱‘看天跑步’的窘境了。”
余德芳说,2014年参加北京马拉松比赛时,由于雾霾严重,比赛后一个星期嗓子都不舒服。“每天起床首先看天气预报,看空气质量适不适合锻炼。”
●锦江旁住了58年的雷大爷
期待更大力度治水 让锦江更清澈
79岁的雷大爷是名副其实的“老成都”,在锦江边住了58年。每天饭后,他都会到武成门桥边的小树林散步。“最开始,锦江的水清澈见底,还可以下河洗澡。后来,两边全是排污管,河水恶臭,不想靠近半步。再后来,政府进行了整治,河水又慢慢重回干净、没有臭味。”雷大爷告诉记者,是水滋养了这座城市,期待有更大力度的治理,让水更加清澈。
●春熙路口交通劝导员雷华安
希望共享单车 为交通缓堵出力
在红星路与总府路交界的十字路口,58岁的文明交通劝导员雷华安说:“前几天,交警在路口罚了一个骑共享单车占用机动车道的市民,还有骑共享单车逆行的。”成都鼓励共享单车,倡导绿色出行方式,市民也应该自觉遵守交通规则,让共享单车真正为交通缓堵出力。
雷华安感叹,成都近年来的交通状况比以前好很多,建成了很多下穿隧道,地铁也开通了4条,已经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交通压力,就拿他值守的春熙路口来说,相比一年前,路口的通行能力增大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