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面抬升30厘米——500岁“深山故宫”9年大修记

2017年07月14日 14:54:31 来源:四川日报
记者 吴晓铃 编辑:邱令璐

 

  B

  高科技“加持”古刹修旧如旧

  在报恩寺大修中,原材料、原工艺、原形制等文物维修原则贯穿始终。为给报恩寺彻底“治病”,其中的部分殿宇竟然被整体抬升。

  9年维修,平武文管所副所长刘海波全程见证。

  全部采用金丝楠木建成的报恩寺,有“虫不蛀、鸟不栖、不结蛛网”之奇。虽然没了虫蛀困扰,但四川山区气候潮湿,木质结构建筑同样面临糟朽病害。维修报恩寺,第一步就要对古建进行全面“体检”。而为了检查主殿万佛阁中的梁、枋、椽、檩以及斗拱等木结构的病害程度,高达24米的万佛阁屋面整体被向上抬升了30厘米。

  刘海波说,地震造成的琉璃瓦脱落、造像及壁画的损毁,一眼就能看出来。但屋架上的木结构有无朽烂,只有把屋面揭开才能检查。为了尽可能减少对文物的破坏,负责维修方案设计的清华大学相关团队,设计了将万佛阁、大雄宝殿、大悲殿屋面整体抬升的方案。2011年,工程启动。

  从刘海波拍摄的万佛阁施工影像资料上可以看到,工人们先将屋面琉璃瓦全部编号后再小心搬离。未来,它们将按编号重新复原。屋脊上的鸱吻瑞兽,也全部整体拆卸下来重新修补。

  整体抬升屋面,是报恩寺维修中最大的难点。尤其万佛阁,集建筑、雕刻、泥塑和壁画艺术为一体,是报恩寺结构最复杂、等级最高的殿堂。殿内一楼佛坛前的石雕圆香炉,玲珑剔透、精巧别致;阁内楼上楼下满绘的壁画,色泽鲜艳、内容丰富,是明代壁画中不可多得的精品。抬升稍有不慎,屋面垮塌,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就将毁于一旦。

  工作人员先在万佛阁四周搭起坚固而密实的钢架。钢架之上,则用多组千金顶将屋面整体往上抬升。此时,屋面已用钢丝绳链接为一个整体,可以有效防止抬升时散架垮塌。每天,数吨重的屋面只能缓慢上升5厘米!严密监控之下,万佛阁的几重屋面在7天内,全部有惊无险完成抬升。工人用钢钎戳打整木抬梁,果然发现糟朽近半,必须更换。

  需要更换的糟朽木结构,全寺共达900多立方米。

  在报恩寺历次维修中,珍贵楠木由杂木代替。此次大修,所有糟朽和杂木全部要换成金丝楠木。用来做立柱的楠木,每立方米的造价高达3万多元人民币,工作人员在川渝两地买光了合适的存货,不足的木材又远赴缅甸购买才得以补齐。这些珍贵木料全部先放在药水池中浸泡,做了防蛀、防火和防腐处理后才交付使用。

  为了最大程度保留报恩寺原来的建筑结构,工作人员从立柱上方开口掏掉空心,再将新楠木填放进去。如此一来,立柱重新变得坚固,看上去却依然老旧沧桑。

  “我们大到立柱,小到一块琉璃瓦,都坚持了原材料、原工艺、原形制的‘三原’原则。”刘海波说,那些拆卸下来的琉璃瓦件和脊瓦,能用的就清洗、修补并补上釉色;门窗和柱檩等木构件,也尽量采用筒接、墩接、镶补等方法处理。实在需要更换的琉璃瓦件和脊饰,再采用原来的尺寸、风格和色调在当地重新烧制。

  传统手工艺,在此次修复中大量使用。新补的琉璃砖雕,可以看得出手工雕刻的痕迹;大殿上新更换的梁枋,用传统的锯子、刨子打磨;甚至石栏杆、栏板,也是当地匠人用錾子一下下打出来的。至于在地震中撕裂的部分墙体,其材料就是本地的黄泥、石灰和草绳……

  C

  情怀支撑两代人全心守护

  报恩寺维修的9年,尤其万佛阁整体抬升的半年中,苏洪礼用了“纠心”来形容自己的心情,“文物不可再生,因为一旦出事,就是千古罪人。”这种对文化遗产的敬畏,体现在报恩寺维修的每一个参与者身上。

  负责泥塑修复的当地匠人沈春贵,在30多年里5次参与报恩寺泥塑的修补和重塑。他第一次参与修缮报恩寺,是在1979年。当年,报恩寺山门前毁坏的哼哈二将要重塑,相关部门慕名请出了全省闻名的泥塑大师、沈春贵的父亲沈信芝。

  “我的手艺和泥塑理念,都是受父亲影响。”沈春贵说,在他们父子眼里,“修复就要接近甚至达到原来的水平。”

  他们严格遵循传统工艺。首先选择当地有黏性的黄泥为原料。黄泥要先晒干、锤成小颗粒。一部分用水和柔软,光脚踩均匀以后,再加入棉花、麻筋甚至上好的荞麦面粉反复揉搓,并用木棒敲打。“这样做出来的泥才筋道,才越不容易开裂。”

  泥塑的“骨骼”是木架。此次修复报恩寺损毁的塑像,沈春贵同样用照片记录下了这项工艺的全过程:先绑好木架,上面缠上谷草筋,敷一层泥以后再缠一层麻,这样泥才不易掉落。哼哈二将损毁的手臂重达百余斤,沈春贵前后敷了十多次,才完成了手臂的基础造型。此后,他静静等上了大半年,反复修补因热胀冷缩出现的裂缝。直到泥塑完全稳定,才开始最后上色。

  2011年,沈春贵的父亲已经无法亲自操刀上阵。在儿子修缮时,已经90多岁的他就拄着拐杖转到寺里看看,“他就像一个义务监工,不满意的话就要重来。晚上,还要对我们的修缮进行点评。”

  沈春贵和父辈融入情感完成的泥塑,得到了朱小南等文保专家的好评。

  苏洪礼透露,《平武报恩寺彩塑壁画数字化勘察测绘》成果已经出炉。经过高清晰摄影、三维激光扫描等科技手段,报恩寺壁画的病害已经摸清。未来,相关专家将对壁画进行酥碱加固、大面积空鼓的灌浆加固以及烟熏壁画的清理等工作。饱受病害困扰的精美明代壁画,有望在未来重新向世人展现风采。

首页 上一页 [1]  [2] 
精彩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