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长期照护保险 群众关切的六大问题答案都在这

2017年07月17日 05:22:52 来源:成都商报
记者:王垚 编辑:王晓勇

  专访

  人社局回应长照险六大关切

  1、长期照护保险好在哪?

  市人社局医保处副处长杨建介绍,长照险制度试点是党和国家立足国情,着眼更好保障改善民生,作出的一项重大民生决策部署,并已写入了国家“十三五”规划。

  他表示,目前我国现行五项社会保险制度,保障了居民从出生到年老,以及发生疾病、失业、工伤等情况时的基本保障问题。但对生命末期最容易发生的长期重度失能之后的生活照料保障尚无制度安排。“从摇篮到天堂,社保应是生命全周期的保障”,从国际经验看,当一个国家步入老龄化社会后,就应当对失能保障作出制度安排。

  他介绍,长照险与养老保险不同,养老保险解决的是退休以后没有工作收入下的刚性生活需求,而长照险解决的是失能以后需要请人照护的刚性照护需求。此外,随着少子化、无子化家庭的增多,“子女没有多余精力去全方位照顾失能老人生活,必须借助第三方”。建立长照险制度,既能让长期重度失能人员生命更有尊严,也能为其家庭减轻经济精神双重负担。

  2、覆盖人群为什么只有城镇职工基本医保参保人员?

  杨建介绍,长照险是一项全新的社会保险制度,为了稳慎推进,国家层面要求先行在部分人群中试点。

  长照险制度是一项社会保险制度,需要通过政府、企业、个人、社会多方筹资。而城镇职工个人可以通过调整基本医疗保险个人账户划拨比例进行筹资,无需再另行缴费,不额外增加负担。随着长照险试点的推进,覆盖范围也将逐步扩大,“全覆盖是一定的”。

  3、为什么医保个人账户每月划入的钱少了一点?

  对于一些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提出的“个人医保账户被扣款”问题,杨建介绍,并非扣了个人医保卡里面的钱,而是因为调整了个人账户的划入比例。

  他介绍,整个医保基金功能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用于大病住院治疗的统筹基金,另一部分是用于小病门诊看病购药的个人账户基金。按照社会保险共济和统筹的原则,为确保长照险制度平稳运行和对长期重度失能人员提供有效保障,需要通过政府财政投入、调整医保统筹基金和医保个人账户进行筹资。但医保个人账户调整比例并不多。以今年为例,试点实施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按照不同年龄阶段和不同筹资比例,每月医保个人账户减少划入的额度,不到每月划入金额的1/10。而参保人员一旦失能,每月享受待遇接近2000元。此外,对于参保超过15年的人员来讲,每增加两年参保,待遇也将多1个百分点。

  4、保障对象为什么只有长期重度失能,而非短期、中度轻度失能?

  杨建介绍,长照险作为一项全新社会保险制度,需要理性设计。在制度设计时坚持保障人员低覆盖起步,保障待遇低水平起步,筹资水平低负担起步,所以先期才将保障范围从重度失能人员开始。另一方面,在失能群体里面,长期重度失能人员失能时间长,失能情况不可逆转,经济压力与精神负担也更重。待制度试点逐步推进,保障能力逐步提高后,将逐步扩大保障范围。

  他还介绍,老年痴呆患者,也就是失智人员,从失能情况来看也应当属于长期失能人员。但由于其鉴定标准和服务标准与身体失能人员完全不同,尚无成熟可借鉴的经验,还需要抓紧研究与制定具体标准。目前,市人社局正组建专家团队抓紧进行课题研究,争取早日出台标准,将长期重度失智人员纳入保障范围。

  5、为什么成都成为试点?

  杨建介绍,成都之所以成为全国首批15个试点城市之一,首先是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人社部门的积极争取。另外,成都也有现实需求。成都老龄化程度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近5个百分点,失能老人比较多,现实需求也比较大。

  此外,杨建还表示,成都在长照险试点中,将努力探索一条最适合市情民情的成都模式,给市民带来先行优势,让参保人员切实享受这一惠民政策;同时将通过试点积累经验,为将来国家建立长照险制度提供成都经验。

  6、为什么长照险待遇是给照护机构或照护人员,而非申请者本人?

  对此,杨建介绍,成都开展长照险试点,一方面有效减轻失能人员经济负担,更重要的是切切实实满足失能人员的照护刚需。所以,采取购买服务方式为失能人员提供照护服务。

  “我们会通过制度运行分析、日常巡查、随机抽查寻访、参保人员评价照护机构服务等措施,对照护服务机构服务情况实施动态跟踪管理,确保失能人员享受到规范、标准和满意的照护服务。”成都商报记者 王垚

  原标题:成都长期照护保险申请开通两周 首批申请者已开始评定审核

首页 上一页 [1]  [2] 
精彩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