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南齐永明无量寿佛造像碑。
![]() |
万佛寺石刻。 本报记者 吴晓铃 摄
三
石刻有惊喜
对公众而言,古代石刻造像的残损,往往让人无法感受其价值所在。但在考古界人士眼里,这些残破的造像往往带来惊喜,它们蕴含了丰富的历史信息,也因此成为研究中国石刻造像、宗教发展、石刻艺术的重要实物资料。
四川博物院典藏部副研究员何先红说,龙门石窟、云冈石窟等北朝佛教遗存众多,但直到成都万佛寺南朝石刻造像等的出土,才填补了中国南朝石刻造像的空白。
在四川博物院馆藏的南朝造像中,阿坝州茂县出土的南齐时期的无量寿佛石刻造像碑,不仅是四川现存最早的有明确纪年的着汉式袈裟的佛像造像碑之一,还是我国佛教造像中无量寿佛着“褒衣博带式”服饰的最早实例之一。
1921年,茂县农民在耕地时,挖出了一块一人多高的碑刻。石碑挖出来以后,被搬到县城公园。哪知1934年,四川军阀李家钰部队驻扎于此,其部下一位名叫黄希成的人听说了这块南齐永明元年的造像碑后贼心大起,打算将其偷运到成都。见造像碑材质厚重,他将碑击碎,并挑选了其中造像最多的4块运往成都,然后打算偷偷运往上海,销往海外。消息传出后,当地文教人士无比愤慨,令此事见诸报端。为此,著名考古学家冯汉骥亲自出面交涉,极力阻止这一珍贵文物运出四川。迫于舆论压力,当时的四川省政府才将古碑截留。1949年以后,这块命运坎坷的造像碑被送到四川省博物馆(现四川博物院)收藏保管。除署名图片外,均由四川博物院提供